以往研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现大学生中有5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
其中20%的人迫切需要咨询机构的指导帮助。发现1%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帮助。认为明显存在心理问题需进一步咨询与治疗的学生占7%。这表明,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咨询,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刻不容缓。近年来,新月心理咨询中心一直从事的心理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咨询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贾老师就介绍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高某,女,21岁,河北某县人,大学一年级学生,身高大约1.60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庭经济条件拮据,父母是农民,均为小学文化,父亲比较严厉,不苟言笑,现在外打工,母亲温顺贤惠,任劳任怨,现在家务农。经详细询问,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高某在上大学之前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一切由父母料理,学习成绩很不错,老师喜欢,父母也满意,也自认为是很出色的。可上大学后这些优势都不复存在,在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之下,于某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
尤其是经济富裕,能说会道的同室的几个东北同学,处处炫耀自己而排斥她,她感到很孤独,很寂寞,觉得自己万分的痛苦,快要发疯了。
一次上课回答问题,同学轮流上台,轮到自己上去后,好不容易下决心走到了讲台,但是讲话时浑身上下都不自在,直冒冷汗,面红耳赤,说话结结巴巴,不知说了什么,好像觉得同学们都在心里嘲笑自己,觉得很没面子,很丢人。此后便很害怕这样的场合,总是找理由躲开。从此以后,
只要在教室里上课时,就会出现心悸、手抖、出汗、胸闷现象,非常痛苦,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效率很低,学习成绩迅速下降,并且越想克制,害怕越厉害,症状越严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近半年已发展到几乎害怕所有的人,也不和任何人交往,并伴有失眠,为此非常焦虑痛苦。后来逐渐发展到不愿见人,
尤其是陌生人,害怕在别人面前丢人现眼。
二、咨询者观察和他人反映
高某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一直都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身体前倾,两臂夹紧,双手玩弄衣角,眼神迟疑,声音微颤,说话不很连贯。 辅导员和同学反映:高某**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不爱跟同学打招呼,同学主动招呼她时显得无动于衷。有听见她叹气,问及原因,又不愿说。每天吃很少的东西,有时该吃饭时根本不吃。有时一整天都难得说上几句话,甚至同学讲笑话时她也没什么反应。
三、心理评估与诊断
根据判断心理疾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自知力完整,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内向;情绪不稳定,易紧张。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高某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
SCL-90总分为163分,阳性项目数为36项,人际关系敏感3.4,焦虑2.70,恐怖2.45,躯体化2.4,敌对1.98,抑郁2.23。
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为57(超过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3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为53,标准分为64(超过中国常模的分界值50分)。
根据高某的语言表述、情绪反应、社会表现,结合心理量表测量结果,判断这位求助者为神经症类型的人际交往问题——社交恐惧症(socialphobia),又名社交焦虑症(socialanxiety)、见人恐怖症,是恐怖症中**常见的一种,约占恐怖症病人的一半左右。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
四、社交恐惧症原因分析
社交恐惧症是以焦虑、恐惧和自闭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心理障碍。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理原因。
2000年在上海召开了有关社交恐惧症的研讨会,主讲人美国著名精神病学教授戴维西汉先生说,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2.心理原因
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
3.家庭原因
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4.社会原因
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居多。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消除求助者过度焦虑与恐惧的状态;帮助当事人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重建自信。
2.**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焦虑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恢复积极的学习生活方式,使人生健康地发展。
六、
咨询方案依据咨询目标,治疗的重点在于改变求询者的不合理思维方式、行为等,因为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绪的中介,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认知中找原因。只有当认知中的不良成分被揭示出来,进行正确合理的再认识,并配合行为治疗给以调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才随之得到改善。所以,本例选择认知领悟疗法、支持性治疗、统脱敏治疗等综合方案对求询者进行心理干预。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每个阶段分2次进行心理咨询,每周一次。
阶段一:
第1次: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倾听求助者叙述,收集了解情况资料,让求助者明确自己目前的情绪和不良行为模式,确定咨询目标和制定方案。
第2次:
通过求助者讲述自己童年的经历、生活史和容易回忆起来的有关事件,分析测量结果,同时布置家庭作业。为了消除求助者的紧张情绪,增强她的信任感,从而能配合心理咨询的实施。特别重视会谈技巧,晤谈中咨询师合理地应用了倾听、询问、鼓励、同情等技巧,使求询者消除了紧张情绪,详细地叙述了病史。
阶段二:
第3次:
向患者讲述有关社交恐惧、焦虑的一般性知识,包括患病率、症状表现,治疗的疗效,认知行为治疗的安排、要求及时间等,强调治疗并非一帆风顺,重要的是坚持完成治疗并完成治疗中相应的作业。
第4次:
主要针对患者的回避行为进行治疗,向求助者讲述“回避行为”的致病机理和进行暴露练习的重要性,并教会求助者使用情绪监控表,用来记录在暴露的练习中自己焦虑的情绪变化。家庭作业是每周至少进行2次让自己感觉有中等焦虑的交往活动,记录自己在与人打交道时的心理反应,促使求助者进行自我反思,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的症结,
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认知行为质料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在认知领悟的基础上,为其讲解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及对恐惧症的作用,然后,根据其恐怖程度的高低,确定了恐怖等级,并配合已掌握的放松技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实施了脱敏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了她的社交恐怖程 度。在咨询过程中,始终给求询者提供一些生活上的指导,
比如:“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降低个人期望值” 建议培养自已的兴趣爱好,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人沟通,提高社交技能,消除不良情绪等。
阶段三:
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是强化求询者的正性行为,继续巩固已有的疗效,并做好结束准备。
第5次:
咨询师让求助者掌握放松技术,然后同她一起建立1-7级恐惧反应层次表即:
(1)和人在一起但不说话→(2)和家人讲话→(3)和同学讲话→(4)和陌生人讲话→(5)和任课老师讲话→(6)小组发言→(7)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或回答老师的提问。
第6次:
求询者在**后一次咨询时称:“睡眠已明显改善,也能和同学、老师一起沟通,虽仍会感 到紧张,但程度轻多了,并且能通过深呼吸来调整。对自已也有了正确的认识,觉得别人对自已还是肯定的。”
八、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三个阶段的咨询治疗,通过电话回访,来访者的问题基本解决,恐惧症状消失,情绪稳定,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一个月后对其进行心理测量结果表明:SDs总标准分38分;SAS总标准分49分。SCL-90量表结果:恐怖1.96;人际关系敏感1.85;焦虑1.78;抑郁1.65各项指标已恢复到常模水平。来访者本人评价:“我不再无聊孤独了”;“我和宿舍的同学、班上的同学逐渐熟悉起来,也非常高兴地参与其中了”;“我开始自信了,听课学习的质量提高了”;“我能够接受我的缺点,这是事实”。辅导员说:“她好象变了个人”;“整个人都精神了,活泼起来”;“集体活动踊跃参与”,“也显得快乐了,与同学交往多了”。
九、总结与建议
1.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的相关理论进行心理分析与行为治疗,在来访者者的积极配合下,对大学生恐惧症的心理治疗是有效的。
2.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通过开着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系统深入的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高心理敏感性,学会心理自助,弥补一般宣传在深层次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上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