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潍坊新月心理咨询中心官网!
咨询范围

  情绪、心结、职场类: 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自卑、自残、紧张、疑病症、脸红恐惧、余光恐惧、心脏病恐惧、艾滋病恐惧、考试紧张、失眠、神经衰弱、职场压力、工作怠倦、情绪低落、厌食暴食、老年心理、性心理等

  婚恋、情感、家庭、亲子类:婚姻危机、婚外情、出轨、夫妻关系、离婚、失恋、单亲家庭问题、婆媳关系、男人心理、女人心理、孩子学习、考试、性格、早恋、网瘾、厌学等

信息展示/Info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展示
抑郁症的秘密by潍坊心理咨询
文章来源:潍坊新月心理咨询  击数:2349  文章更新时间:2017/11/8  

  二、抑郁症在情感上的临床表现特点
   抑郁症在心境的恶劣,情绪的低落方面,如仔细分析,和普通人在遭受负面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是有所区别的,这些区别是抑郁症区别于普通心理事件的特征所在。抑郁症患者的心境恶劣以其生理系统的病变为物质基础,所以会表现出不同于普通人面对负面事件的心理反应,这也是为什么普通的心理咨询对抑郁症患者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所在。了解抑郁症患者心境特点的不同之处,也为患者本人在患病初期,判断自己是否患了抑郁症,提供了依据。
   我总结了抑郁症在情感方面有以下突出特征:

   (一)、以自我评价过低为核心
   抑郁症患者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以偏概全,在某一方面遭受挫折以后,即全面否定自己的整个人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整个人生都是失败的。热缫桓龌颊撸有⊙俺杉ㄓ判悖杂乓斐杉ǹ既×嗣拼笱В诓渭庸ぷ髦蠡家钟糁ⅲ娑宰约涸诠ぷ髦械氖螅⒖贪炎约浩兰鄣囊晃奘谴Γ衔约赫龅娜松际鞘О艿模橇俗约涸苡判恪W约涸诮牍局螅啻纬錾耐瓿晒ぷ魅挝瘢⑹艿搅斓嫉谋硌荨5谝淮未煺壑螅屯耆穸俗约旱墓ぷ髂芰Γ衔约汉廖薰ぷ髂芰Γ廖藜壑担约菏窃谕瞎镜暮笸龋约旱拇嬖谥荒苁峭饺桓旅窃黾有α稀U庋钠兰勖飨缘牟环鲜导剩蟠蟮陀诨颊弑救说氖导是榭觯颊弑救巳醇嵝抛约旱钠兰凼侵锌系模∪缙浞值摹�
   (二)、以感受快乐的能力降低为表现
  抑郁症患者在情感体验上,表现为很难体验到生活中的乐趣。感觉自己和以前的自己好像是变了一个人,在以往的生活中自己会很感兴趣的事情,现在一点也提不起兴趣,对任何事情都会感觉到无聊,无趣。在生活中即使发生了本来可以值得开心的事件,但自己却不再能够体验到愉悦的感觉。换句话说,患者会感觉到自己失去了能够快乐的能力。
   (三)、以情绪和事件不相应为突出特点
   人遇到负面事件,产生负面情绪,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抑郁症的患者所表现出的情绪和他们所经受的事件,是不相应的。他们遭遇到轻微的负面事件,就会产生很强烈的情绪反应,并且情绪反应久久不能消散,在常人看来,他们的情绪反应是不可理喻,不可理解的。比如一位患者,是40多岁的母亲,因为孩子高考的时候没能及时赶回家做饭,以至于让儿子吃了方便面去考试。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这个母亲却一直对此不能忘怀,认为由于自己的失误,影响了孩子的考试成绩,甚至是耽误了孩子一生的前途。每每想起这件事就会流泪不止,唉声叹气。连续几个月为此泼撇焕帧K淙缓⒆右辉俣运馐停挡⒚挥杏跋熳约旱目际猿杉ǎ墒撬褪遣荒芟嘈拧U庋氖虑椋诔H搜劾锛蛑笔切埃杂谝钟糁⒒颊呃此担肥凳翘逖榈搅司薮蟮母好媲樾鳎且踩肥嫡娴奈薹ù诱庵智樾髦邪谕殉隼础�
   因为抑郁症患者的脑神经递质已经发生了生理性的改变,这是造成相同的事件,抑郁症患者会和普通人有不同的感受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普通的心理咨询对于抑郁症患者不见效的原因所在。在抑郁症患者那里,讲事实,摆道理是没有用的,他们需要的是从根本上的改变。
   (四)、长期的迷漫性的巨大的痛苦
   抑郁症患者所遭受的身心的巨大痛苦,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抑郁,患者会处于一种迷漫性的恶劣心境之中,情绪的低落,不需要任何理由,痛苦的心境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即使没有负面事件的侵扰,抑郁症患者也还是会一直处于心情低落,内心痛苦之中。抑郁症患者的生活是一片灰蒙蒙的境地,看什么都烦,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无缘无故的伤感,心如死灰,多数抑郁症患者都叙说,自己活着完全是为了家人,如果不是为了家人,早就离开世间了。


  三、抑郁症治疗的困难所在

   (一)、亲友、家人的不理解
   一般抑郁症的初次发作,总会伴随着一些或大或小的负面事件。亲属、家人们**初的看法,是觉得患者是由于这件负面事件的打击,总想不开,而想不到患者实际上是由于脑神经递质的病变造成的心境恶劣,而那个**初引发的负面事件,只不过是个导火索而已。开始的时候家人和亲友都试图通过思想开导来解决问题,但是经过反复的劝说之后,患者的情绪依然得不到缓解,而且会愈演愈烈,持续不断的保持情绪极度低落的状态。这时候家人和亲友会感觉到患者不可理喻,感觉患者像是和平时换了一个人一样。此时只有少数的家庭会想到患者可能是患了抑郁症并且及时送患者去医治,多数家庭会感觉患者很“气人”,脾气变得怪异了,逐渐的也就不再耐心的对待患者的情绪了,这样下去,患者会感到异常孤独,感觉世界和家人都抛弃了自己,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即使是能够送患者去医院接受治疗的家庭,由于不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理是由于患者的神经出现了生理上的病变,一般也很难给予患者合适的治疗配合,总是不能理解患者为什么这样无缘无故的,不可理喻的“瞎胡闹”,自找苦吃,这样也很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二)、患者自己对病情的不理解
   多数患者,开始的时候不肯相信,或者根本脑子里还没有抑郁症的概念,他们一直以为自己的心境恶劣是由于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引起的,只是自己也奇怪为什么会一直走不出去。他们**初的时候一般是拒绝去医院看抑郁症的建议的,因为在好多人的观念里,抑郁症好像是精神病一类的病,自己怎么可能是神经病呢?
   即使是后来去了医院的神经科进行诊治,虽然在接受药物治疗,但对抑郁症的机理却并不十分了解,总是在痛恨自己“为什么这么没用”?为什么自己总是无法从阴郁的情绪中走出来?为什么自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因为一丁点的小事儿伤心不已?一个患有严重胃溃疡的人,吃平常人吃的饭也会胃疼,这一点所有的人都不会认为奇怪,而一个抑郁症的人,遇到平常人不会伤心的事情也会伤心,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有些抑郁症患者,在长期治疗之中,也逐渐的了解了一些抑郁症的发病机理,知道自己的情绪是由于生理的病变造成,并非是自己想不来,并非是自己思想、性格的问题。但在道理上能明白,在实际之中却很难真正坦然的面对自己的症状。抑郁症本身已经使病人的情绪,思维都处于一种特殊的、病态的状况,想让他们像普通人一样去理智的思维,面对自己的症状,是非常难的。他们还总是沉浸在对自己的自责之中,沉浸在绝望的情绪之中:“我真的是一无是处”,“我真的应付不了这些”,“如果我没有这个病,我本来应该取得怎样怎样的成绩”“我为什么会这么不幸,老公为什么会这样的绝情?”等等。

  抑郁症患者,往往沉浸在这些负面想法之中钻牛角尖,不能自拔,愈演愈烈,和生理的病变形成恶性循环。人在极度的情绪之中的时候,就像是在噩梦之中,这时需要有一个清醒的人来轻轻拍一下他的肩膀,温和的唤醒他。抑郁症患者几乎每天都会有这样的极度情绪的噩梦,他们需要随时有一个深知抑郁症机理,真正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痛苦,懂得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的人,来随时陪伴他,关心他,鼓励他,唤醒他。
   记得在治疗一位抑郁症患者的时候,我们都会聊一聊这一天的心情,痛苦和各种想法。他说:和你聊天的时候,我是清醒的,好像这个时段,抑郁的痛苦痛蟠蠹跚崃恕N叶运担何宜媸倍荚谀闵肀撸业娜挝窬褪撬媸贝迂沃谢叫涯恪N揖9睦囊痪浠笆牵骸澳悴皇且桓鋈嗽谧咭孤罚幸桓鲋沂档呐笥阉媸痹谀闵砼耘惆槟亍薄�
   (三)、普通心理咨询的困境
   约有30%接受过心理咨询治疗,少数反应是基本没有效果,多数的反应是治疗的当时会有一定效果,感觉咨询师分析的很有道理,在咨询期间心境有所改善,但咨询关系结束之后很快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心理咨询本身主要是针对来访者的心理事件,纠正来访者内心之中不正确的认知行为,而对于以生理性病变为主要病因的抑郁症,只能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完全依靠心理咨询的方式来治愈抑郁症,很难。
   另一方面是,目前国内的心理咨询治疗,多数以短期治疗为主,通过短期的治疗关系,调整患者的认知观念、行为,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时间往往为数周或者再稍长至一个月。患者在咨询治疗的当下,能够认可咨询师所叙说的观念,在认知方面也能有理论上的认可,但是脱离咨询关系之后,生理性的病变依然在那里,很难把在咨询师那里学到的认知理论继续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这就好像是一个胖人参加了减肥动员班,经过学习和动员之后,确实感到应该减肥了,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还需要有一个专业的教练,陪伴他一直坚持系统刻苦的训练,并根据训练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训练方案。抑郁症的治疗也如此,心理治疗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要长期不间断的进行。抑郁症的获得,是负面事件刺激脆弱的生理结构,造成生理和心理的恶性循环。人的身心是一体的,互动的,如果要用心理的改善去影响生理结构的改变,虽然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必须是长期的。任何短期内的心理治疗,对于抑郁症都是乏力的。

   (四)、各种疑病症对于抑郁症治疗的影响
   抑郁症患者由**初的生活负面事件引发抑郁的爆发,如**节所述,抑郁的爆发会带来一系列的躯体生理症状,比如:失眠、胸闷、胃部不适、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患者会十分在意和重视这些症状,在主观感受上有把这些症状夸大的趋向,本来这些症状并非大碍,但在患者确实感受到了很严重的躯体痛苦(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而且在内心之中把这些症状想象的则更为严重严重,有些人会怀疑自己得了癌症,有些人会怀疑自己得了其他严重的身体疾病,并整日为此忧心忡忡。造成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
   1、抑郁症本身带来的心境恶劣,会加重对这些躯体症状的主观感受;
   2、抑郁症本身带来的悲观情绪,会加重对这些躯体症状的担心程度;
   3、如果初期引发抑郁症的负面事件时比较严重的事件,患者会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被负面事件所击倒,更愿意承认自己当下所遭受的痛苦,主要是这些躯体的病症所引发。
   4、如果初期引发抑郁症的负面事件不是很严重的事件,按常理说应该早就过去了,可是抑郁症的患者却一直心境低落,郁闷不已。在心理学上,人都有“归因”的本能,就是一件事发生了,人们总是本能的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所在。人不能容忍,也不能理解一件事会无缘无故的发生。所以,当抑郁发生时,患者不了解这是由于生理的病变所导致的心理变化,就会为自己长期难受的心境寻找其他的原因,患者不能容忍自己无缘无故的会心情难受,于是就很自然的找到这些并发的躯体症状。患者会认为,我是因为失眠才这么痛苦,我肯定是得了胃癌,我为此而担心,所以我会一直这么郁闷。即使是经过了神经科,或者是心理咨询师的解释,患者当时认可了自己的病症的原因,但回到生活之中后,又会不自觉的这样归因,在极度的情绪化钻牛角尖的时候,会坚信自己的归因是正确的。


  我对抑郁的几点看法:
  1、就医和药物问题。抑郁症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身心疾病,我们曾经在大学里做过调查,大约有十分之一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那么我认为患了抑郁症的人**重要的是获得专业人士的帮助,很多人说重要的是自己要调节,或者家人朋友的支持。但是抑郁患者一个基本的表现就是他会丧失一些体验和感知与别人关系和爱的能力。就医的时候**好不要轻易到精神病医院,因为他们病人太多,通常是开药了事,他门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对你做分析和听你的倾诉。所以**好是找一些专门的咨询机构(大点城市都会有)或者大学里面的专业老师(他们经常做咨询,不过收费较高)。对于药物我不反对,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看了医生吃了药就万事大吉,自己一定要对自己的痛苦承担责任,你不仅要努力配合医生,而且要努力自我调整。中国青年报调查精神病医院抑郁症患者治愈的不到10%。
   2、诱因问题。很多人发病都有一个诱因问题,比如升学,参加工作,情感破裂,家人逝世等等。但是我们看到的本质的东西是其实在这个诱因之前他的矛盾就已经存在,比如升学。特别在大学生中,很多人没有对自己生活的了解,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无法与别人相处等等。这些情况在大学之前会由于家人细心照料,被安排的很满的学习生活所掩盖,看起来好象是正常的,但是一到大学,生活无法自理,没有朋友,不知道干什么,很多问题一下暴露出来了。又比如感情,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感情好或者由好到破裂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在感情好的时候他是正常的,感情破裂他就无法承受,他不去寻找感情破裂的原因也不去反省自己或者开始新的生活,他更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的破碎,生活没有意义了或者整天沉迷在怎么报复别人或者折磨自己来引起对方同情的兴趣之上,说白了他没有能力过独立的生活,如果这样一个人,谁又有勇气与之生活一世?我们有时候得到一些东西不得不用相反的方式,比如爱情,你千方百计想要找义愤爱情来填补空虚的生活时,爱情会原离你,可是当你压根没有想到却充分的表现了你自己的才能和实现自己的命运时,它却不期而至。所以我们在面对生活的际遇时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在得到一个东西之前要想清楚它对我有用吗?我有能力把握和拥有它吗?我有能力承担失去它吗?如果不满足任何上述一条则不要轻易把自己卷进旋涡中。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随时做好了准备,包括我。但是**起码的在生活的际遇和变动中你要能够认识到我在着个变动中的得失,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并主动的去充实自己和调整自己。在生活中成长而不是在生活中悔恨。
   3、自杀问题。任何一个患心理病的人他会有一个本能的防御,比如自我封闭,顺应他人,追求情感,成瘾行为等等。不恰当的防御方式本身也会构成心理障碍的一部分,甚至超越了它本声的问题。自杀就是一种防御,我把它称为终极防御,也是**有用**简单的防御方式。一切的错误在于病痛中的患者想走捷径来摆脱所受的苦难。他门的心理和这个世界上任何想走想走捷径发财或者出名而去犯罪的不法分子心理是一样的。因为毁灭一个东西比建设一个东西简单几万倍不止。我知道他们的痛苦和巨大的无价值感是怎么的巨大和足以吞噬一切,但是这种毁灭的方式是对生命的撑眩遣还堑绷四Ч淼姆⒀匀恕5比挥辛硗庖恢炙捣ǎ阂蛭薹ㄓ媒ㄉ璧姆绞嚼粗っ魃畹囊庖澹敲淳陀没倜鸬姆绞嚼粗っ魃畹奈抟庖濉!爸っ鳌钡墓烫逑忠恢秩ɡ簿褪撬邓盟赖姆绞剑幢砻髯约河腥ɡ我獯鲎约旱纳R蛭松挥涤腥魏味鳌�
   4、抑郁的表现问题:1空虚感,无价值感,拼命想要干点什么却无所事事。2丧失体验生活与爱的能力。3丧失审美能力。4黑白思维和唯美主义倾向。5沉迷幻想,情感丰富并且失去控制,容易伤感和突然爆发。6觉得自己不再有未来的生活。7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有罪恶感和惩罚感,觉得自己所受的苦是应得的惩罚。8焦虑失眠,或者整天没有精神。9多梦,梦到被追赶,坠落,飞翔,或者有重大关系的亲人逝世等。其他的大家向想到补充哈。

  抑郁症患者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他不是活在现实的生活中,他的生活沉溺在一种顽固的想法里面,这种想法抓住他并且控制了他,导致他对生活的无能为力,正如昆德拉的一本书的名字一样《生活在别处》。那些导致他沉溺的想法导致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是他在精神上的疲惫和在情绪上的兴奋和激越。福柯把抑郁症称为“软弱无力的疯癫”,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精神上的疲惫导致个人无法进行任何一项有建设性意义的事情,甚至维持生活的基本活动对于他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他的生活濒临塌陷和枯萎的境地,这些可以看做是精神疲惫的产物;但是相反在他的疲惫的精神和肉体中却存在着非常活跃的各种想法,让一个抑郁症患者一天什么也不做他也会感到劳累,因为他的想法是如此复杂的在他的头脑里面搅和和消耗他的能量,这些想法产生了大量激越的情绪,通常是兴奋和沮丧,希望和绝望,无聊和逼迫等等交替进行的,所以我们要看到抑郁症患者所承受的巨大的折磨,他们被自己的一种想法和情绪所控制,而这一种想法和情绪与对应的生活联系起来后呈现几何级数的增殖,从而消耗了一切原本应该用于建设生活的那些能量。这必然导致生活的失败,而这种失败亦将患者推向绝望的边缘。
   但是戏剧性的是他们在绝望的边缘转了一圈却反而获得了某种战胜这种病痛的能力,这似乎是意见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这是事实。我所钟爱的作家卡夫卡说过一句话:“存在着一点,我们将无路可退,这一点是能够达到的。”注意他用的那个词语“达到”,我们亦可以用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霍妮的观点来解释这一事实:“神经症患者追求的是个体疆域的瓦解”,不仅如此,另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尼采也有类似但是更加精彩的论述,在他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山上的树》一篇他写到:你为什么惊怕呢?--人和树是一样的/他越想向光明的高处生长,他的根便越深深的升入土里,黑暗的深处去--深入到恶里去/......当我在高处时,我觉得孤独。无人向我说话;孤独之霜使我战栗。我到底想在高处做什么呢?/我的轻蔑与我的热望程度一起增加,我越升高,我越轻蔑那些想升高的人。他到底想在高处做什么呢?/......如果它想说话,任何人不能够了解它:它长的太高了/于是他等待着,等待着,--等待着什么呢?它住的太靠近云端了:它或许在等待雷火的**击吧?”我们看到,在不同的年代的思想者都发现了这样一些共同的东西:一个分裂的神经症患者,他的一切行动都表明了他在追求和热望他的失败和毁灭。他们把自己虚无化和客体化了以逃避作为一个正常人所应该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构件属于自己的“价值,意义和个性”。从表面上来看,几乎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是优秀的或者在他们眼里自己一度是优秀的,而且这种优秀和成功也是他们要努力去维持和追逐的,即使在他们患病期间,他们恐惧失败。因为他们要把自己的位置永远固定在高处,在云端或者在山顶上。成功是他的目的,但是他不顾一切来追求这种目的的手段和方法却恰恰导致了他不能获得这种成功,或者在成功后不能拥有这种成功,于是造成了他**终的失败。把中间的一切省略后我们惊讶的发现,原来他们想要达到成功的一切方式,**后都造成了他们事实上的失败。即使他不愿意承认这种失败,或者在意识里依然拼命维持一种成功的想法。
   我们要检讨一下,为什么追求成功的方式**后却成了失败的致命物?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反思的,原因在于你用的方式是否是恰当的和符合你自己的支付能力的,是否与你的天性是相适应的。比如一个人的目的是获得爱,他追求爱的方式是过分的顺从和依赖,以至他喜欢的人对他避而远之。一个人想要考上研究生,于是发奋读书,谢绝一切朋友和与读书无关的活动,终于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同时他的失败开始了,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知道怎么与别人交往,他觉得孤独和寂寞,于是他发现自己除了读书一无是处,他讨厌自己并变成一个神经症患者。这些虽然是随意编写的事例,但是在生活中却有成千上万的原型。所以这样的成功所导致的失败是必然的。
   我们要回到一开始讨论的话题上来,那些在生活中遭受了重创的人从哪里获得了再生的力量?我的答案是从事实中,是的,事实!!还是用《山上的树》来说明这个问题,抑郁症患者活在一种想法中,活在反复的证明自己依然像往日一样优秀和不会失败的想法里面,而且他把太多的精力化在了维持自己虚假的优秀着一工作上面,与此同时,因为找不到实在的证明和现实生活的坍塌的巨大打击使他绝望,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成功是漂浮在云端的没有根基的或者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在他**绝望和**无法忍受的时候于是他放弃了这种努力,他不在维持这种假象,他决定承认这个结果,是的,我的确是失败了,于是他们从云端,从那被自己的各种幻想抬升的**高处重重的摔到地面上,他们将要经历他们一生**大的苦,有些人在此时选择了自杀,一切都崩溃了......
  但是那些跌落下来,把那巨大的痛苦忍受了的人,和那些自杀未遂的人,他们在经历了这种“巨大”的痛苦之后他们会非常惊异的发现,即使人生中**大的苦,包括死在内,也及不上他们曾经在高处想要维持自己虚假的成功或者坚强的那种苦,更没有出现他们在云端里想象的一旦失败所将要承受的那种令人无法忍受的苦难。于是他们从对比中发现了事实,从高处跌落下来其实比在云端里舒服些,他们发现了事实是所有的痛苦**厉害的是自己吓自己的各种恐怖幻想,而事实的失败和痛苦好象还可以承受,他的**终的失败终于让他脚踏实地,也终于让他回到了他本来的位置上来,他重新获得了对自己的认识和获得了生活给予他的力量和支持,他必将学会对自己的忠实和谦卑,这是他的新生,他亦必将以一种全面的方式来理解和阐释自己的成功,也许他会发现当他从高处掉下来却仍然平安无事,这才是真正的成功,他战胜了自己。所以我们发现成功和失败只有一步之遥。我将要揭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追求你的目标的时候,时时反思你的缺陷和你作为一个完整人的需要,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头贪婪的野兽,安抚它,满足它,不要欺骗它;另外一种就是去勇敢的追求你的失败,如果你承担了人世上**大的痛苦而依然故我,而安然无恙,这一切本身就足以令所有胆小者汗颜,那时当你低下头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匍匐在你的脚下来彰显你的高度。我们将要追求真实的生活,追求自我的价值和对自我的认识和完善,从那些虚假的表象中走出来,回到地面上,如果你失败了,没有关系,你将得到你自己.


  得抑郁症人的大脑就犹如软件有问题的电脑,软件出现问题就无法正常运行,强行运行就会出现死机的现象,这就是抑郁症发作时,整个脑袋发蒙、倦怠、反应过度或反应迟钝的原因,记忆力当然也会受到影响。这时候,有两个选择,要么妥协退让,要么僵持不下。绝大多数资质平庸的普通大众,通常选择妥协退让,自然可以避免抑郁症的爆发!那剩下的,就是少数聪明人了!

   为什么聪明人更容易得抑郁症?道理就像赌博!

   赌博**怕的就是拿到一手好牌,诱惑自己赌身家,结果由于牌不够大而把自己搞得倾家荡产!

   倾斜是一种平衡,平衡是一种不平衡,能力不足的平庸大众,之所以快乐,或者说不抑郁,就是因为没有能力,牌太烂,直接放弃,妥协使其与压力之间形成一种叫做倾斜的平衡,于是便可相安无事,尽享太平!

   而那些有点实力的,比较聪明的,就会想要争取一下,不会轻易妥协,结果就三种:**种就是那些被抑郁症拍服,承认自己无能,然后向大众一样走恶心路线的,但,太难,因为人的内心感受就像生活水准一样,从低往高容易,从高往低,比死都难,**关键,耽误了这么多年,早已被其他从小走恶心路线的小伙伴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追是来不及了,再加上心态失衡,且调整吧!所以这**种通常会跟第二种合并,也就是被抑郁症逼疯或者自杀!

   第三种,是聪明且幸运的人,他们凭借某种方法来镒约涸谟胍钟糁⒌慕┏种姓业酵黄频悖蚱破胶猓⒂攀疲ü欢涎盗罚炕凸陶飧鍪疲缓笮纬晒咝裕蠼⒁槐叩沟那看笥攀疲�**后摧枯拉朽般干掉抑郁症,从而全面开启自己的蝴蝶人生!

   人生其实就像蝴蝶的发育变态过程,有些人,一辈子就是蛹,甚至是幼虫(低智商但不的那20%抑郁症患者)!第二种人是蛹,有资格进入变成蝴蝶的候选名单,但不是每只毛毛虫都能变成美丽的蝴蝶,抑郁症就是那个坚硬的壳,作用的就是增加压力,让蝴蝶在出壳之前翅膀更加强壮,与压力的对抗,使得蝴蝶可以将各种液体强有力地注入翅膀,直至充盈到**远端,这样破茧的蝴蝶才能有强壮的翅膀,才能翩翩起舞,想想蝴蝶以什么为食!没错!花蜜!这就是抑郁症天才的蝴蝶人生,美得一塌糊涂,羡煞旁人。比尔盖茨不经历躲在被子里哭,就不会成就微软帝国,乔布斯不被人赶出自己的公司,就不会**后封神!

  抑郁症,是黎明前**后的黑暗,是破茧成蝶**后的硬壳!是碳变成钻石必需的压力!是人从平庸大众脱颖而出必经的道路!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再看抑郁症!会不由自主地庆幸自己能有资格抑郁?!

   人生旅途,福祸无常,没有人能有幸躲过所有的风险。我耳闻的许多陷入极端困境不能自拔者,抑郁者有之,触犯法律而深陷囹圄者有之,精神分裂者有之,有的还自杀或杀人,甚至有的竟做出轰动社会的悲剧性事件来,这些都是心理危机产生的应激反应。心理危机究其深层核心,其实还可以一分为二看待,它既隐藏着危险,同时也暗示着机遇。如果能挺过危难,生命会实现一次质的飞跃,它能使人练就强悍的心理优势,增添智慧,得到成长,为下一次的成功埋下伏笔。人生里的困境(犹如一道门的阻隔),如果能够拿出头撞碎玻璃门后那种又痛又笑的心情来对待,大概就没有解不开的死结了。**痛苦的时刻,往往是给人以**深刻启迪和记忆的珍贵瞬间,很多人生**宝贵的经验,甚至心灵的涅磐,都发生在那电光火石的一秒钟里。忍过去,就是天堂,放弃了,才是地狱。所以,头撞玻璃门实在是没有**狠,只有更狠。而人生,在每一扇门后面,都藏着珍贵的见解与提升。若干年后再回首,笑看风云,当年那堵门,其实是一朵莲花幻化,痛过,方知天堂。只有一个经历绝望,历经大苦难的人才知道天堂的滋味,天堂不在那遥远的地方,它就在我们心里。

  命运=心理的强迫性重复
   提到命运,就让人想到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之外的某种神秘力量,它主宰着我们生命中的一切,可以让我们幸福或者痛苦、成功或者失败。在命运的面前,我们的努力总是会显得软弱和微不足道。
   其实不然。人的潜意思中有特殊的预见能力,也在潜意识中惧怕丧失预见力。一个人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来证实自己的预见力是对的。如得到了幸福就重复幸福,学会了信任,就重复信任;相反,如得到了痛苦,就复制痛苦,学会了敌意,就重复敌意。这种心理的强迫性重复,就是所谓的命运,它不在我们的心灵之外,而在我们的心灵之中。心理强迫性重复的特点和要害就是“不自觉”,它隐藏在我们心灵深处,很难看到它和把握它。心里的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模式的不断复制。要了解“心理强迫性重复”,我们要从原生家庭说起。原生家庭是个体出生后被抚养的家庭,是个体情感经验学习的**初场所。早年的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个人的生活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与某些特定的人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重复某种特定的情境,潜意识中借由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童年对自己特别重要却未能如愿以偿的某种心理需求。
   譬如,如果小时候的关系模式是敌意,那么一个人就会不断复制敌意,他不仅对那些与他有冲突的人充幸猓阅切┍纠炊运芎玫娜艘渤渎幸猓�**后这些人也真的从对他友善转向了敌意。可以说,是他教会了那些本来对他友善的人转而提防他。当然,人不只重复坏的,也重复好的。与上述例子相反,如果小时候的关系模式是信任,那么一个人就会不断复制信任,他不仅能赢得一般人的信任,还能赢得那些很难相处的人的信任。也可以说,是他教会了那些难相处的人信任他。幸福的人、成功的人,就是多重复好的圈,少重复坏的圈的人。
   心理的强迫性重复无处不在,就好像是,我们只习惯拥有过的生活,如果现在的生活变得与过去不一样了,我们就得做点什么事情,把现在弄得和过去一个样。
   聪明、漂亮的A在一家大型公司上班。一开始,同事和上司都喜欢她,这让她很是欣喜,因为她认为,她**大的难题就是不知道怎么和别人打交道。其实,她之所以逃离上一家公司来到现在的新公司,就是因为她觉得她和前面公司的同事和上司关系都搞砸了,她被严重孤立。但是,在新公司刚呆了一个星期后,A在一天晚上突然觉得情绪非常地低落,她反省这一星期的生活,觉得她有很多地方都做错了,认为自己肯定是得罪了顶头上司,还有身边的几个同事。到了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公司,发现大家的确对她有点不理不睬(实际是大家太忙)。于是,她悲叹:“看来这是真的,我又把关系给搞砸了。” 这一天里,她做错了好几件事,譬如删错了电脑里的文件,碰翻了一个同事桌子上的水,和上司打招呼时也忽然间想不起上司的名字了。结果,等她下班的时候,更加认为自己和同事的关系不可救药了。A的这种情形,就是典型的心理强迫型重复。和多数习惯了不幸的人一样,当事情真正有些好转时,她会觉得不安,会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情不对劲了。这种不安,是她的控制感在作祟。长期生活在不幸的环境中,我们会发展出特殊的预见能力来,也就是说,我们能够预见,自己会在什么时候遭受其他人的欺负和折磨,这种预见能力会适当地保护我们免于遭受更可怕的折磨。但是,等到了新环境中,我们的预见能力就丧失了,我们会觉得一切好像乱糟糟的,“怎么别人对待我的方式,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呢?”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在无意识的指引下去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从而把事情搞砸,让本来对自己友善的人添一点敌意,让本来对自己关心的人多一点不耐烦。等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虽然觉得很是悲伤“为什么他们终于还是对我不好了?”但另一方面,我们内心深处会安静下来,知道一切又在自己的预见中。
   才华横溢,又仪表堂堂的B,女友换了一个又一个,但他明确表示,女人根本就不可靠,好吃懒做,无情无义,只想靠男人养。他找的这些女友,多数的确符合他的描述。但天下那么多好女孩,他为什么就不选呢?其实,他就是为了验证他的断言“女人不好”,所以才找那样的女友的。他这样做,也是为了进行心理的强迫性重复。他幼年丧父,妈妈后来不断换情人而对他不闻不问,他心里埋下了对妈妈强烈的恨。当妈妈在他18岁时遭遇车祸死亡后,他就开始了花花公子生涯,但他之所以找那样的女孩,只不过是为了继续表达他对妈妈的恨。妈妈不可靠,所以他要一再找不可靠的女人,以证实他对妈妈的攻击的确是成立的。他遇到过好女孩,也深深地爱过她。但是,他太挑剔了,一发现女孩的任何缺点,都会给予毫不留情的攻击。**后,这个女孩离开了他,这让他很绝望,让他悲叹:“原来这么好的女孩也一样靠不住!”但这种靠不住的结局正是他自己制造的,他没有学会掌握幸福,他只学会了重复灾难。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看上去温柔贤惠,同时也很能干,是一位小有地位的公务员,但她却经常鼻青脸肿地去上班。原来,她的老公很暴力,经常打她。她受不了,离婚了,但第二任老公又是如此。约35岁时,她再一次离婚。这时,她对男人绝望了,想单身下去,因为“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不过,有一个男子喜欢她很多年了,这时继续对她穷追不舍,而且这个男人据说没有暴力史,别说打女人,连和女人吵架的事都没干过。又爱自己,又是好男人,那还有什么好挑的,她心动了,嫁给了他。但刚结婚两个星期,她给她的几个朋友和我打电话,哭诉说,她又被打了。我们赶过来,朋友们自然对男人一通斥责:“你又不是不知道她多不幸,你又说爱她,那为什么这样对待你**爱的女人……”但我没有加入谴责男人的队伍,而是问,你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告诉我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魔鬼,而魔鬼般的细节一出来,所有赶来的人都鸦雀无声。原来,两人先是吵架,吵着吵着,女人对男人说:你是不是想打我了,像×××(她爸爸的名字)打我妈妈一样?男人回答说:怎么可能,我从不打女人,今天怎么能和你吵成这样,我都纳闷。女人不信,说:你就是想打我,你打呀打呀,你不打就不是男人!歇斯底里地一直念叨这句话,某一瞬间,男人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一拳挥了过去……男子挥拳前的那一刻,发生了什么?洗脑!这个男人脑子里一片空白,是因为他一直持有的好男人的逻辑被抹去了,而接受了女人用歇斯底里的方式强加给他的坏男人的逻辑。女人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心想事成(心理的强迫性重复)!她预言过“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句看似悲观的话是她引以为傲的生存基本,是她对这个世界有控制感的基石,是她自恋——这是芸芸众生**重要需求的重要养料,她需要不断证实这一点,而一旦遇到一个“好东西”,她由此建立起的关于亲密关系的大厦就会崩溃,这会令她不舒服,令她恐慌,所以她会努力将这个“好东西”变成坏男人,那样才能证明她对这个世界的确是有掌控力的。
   无论是好的心理强迫性重复还是坏的心理强迫性重复都是比较难改变的。要建立好的心理强迫性重复,**好的办法就是父母在孩子童年时给他爱与支持,同时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同时又给予他足够的信任。那么,孩子就会学到爱、信任、独立与自强,并把这些好的东西不断地在他的人生中进行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要打破坏的心理强迫性重复,就要更多地了解自己,深入了解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模式,把可能导致坏的心理强迫性重复的环节切断;并且勇敢地尝试各种新的、好的体验,以建立良性的心理强迫性重复机制。


  心理强大
   心理强大的名人博物馆里排列着这些名字:苏格拉底、老子、荆轲、诸葛亮……
  跳出三界外的佛教隐修者、在人类智慧的**高殿堂里思考的哲学家、经受严刑拷打的革命者、充满狂热信仰的宗教信徒、杀人如麻的冷血杀手、百折不挠的商业巨头……他们都属于心理强大的种群。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心理上极为强悍。他可以贫穷潦倒、可以承受众人的排斥迫害、可以遭受牢狱之灾、可以承受身体的剧痛、可以面对死亡的威胁,但始终保持着无法被摧毁的心理优势。
   心理强大的程度,往往与一个人的优秀程度或残忍程度,以及对人类的贡献程度或破坏程度成正比。因为越是心理强大,一个人就越有胆识去拯救苍生,或是对这个世界痛下杀手。
   鉴于“心理强大”的模糊性,我提供几种不同解释的版本:
   (1)世俗意义上的心理强大
   一个人如果能用钱砸别人,用权力压别人,他是不是很强大?
   世俗层面的心理强大有一个特征:一个人的心理就像一个收缩袋,碰到比他弱的人就使劲膨胀,碰到比他强的人则急剧萎缩。
   世俗意义上的心理强大只是一个概念的偷换。一个人占有了在社会上“强”的东西,比如金钱、权力、地位,在心理上就把这些东西当成了他的自我,把它们的“强”变成了他自我的强大。
   (2)智力层面的心理强大
   一个聪明人之所以在一个笨人面前有心理优势,在于“聪明可以玩别人,而愚笨只能被人玩”这一深入人心的社会游戏有利于他。
   一个对世界了解很多的人的心理强大,是因为他可以看到一些事情会发生或不会发生,从而为他增强了对世界的陌生性所带来的危险的心理防御能力。知道明天会下雨,明天的下雨对于他来说便是一件虽然客观上不可控制,但在心理上却可以控制的事情。
   (3)哲学、宗教意义上的心理强大
   斩断和这个社会的心理联系可以让一个人超凡入圣。但这种哲学、宗教意义上的心理强大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获得,比如宗教隐修者、古典哲学家。在这些高人面前,世间的一切纷扰都被他的理性能力或终极的信仰一一化解。甚至死亡都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世间生活的自然延续,或许它还是天堂的入口。
   社会中生活的绝大多数人永远无法在心理修炼上达到这些高人的高度。在心理上他们无异于另一种生物,但他们是一个理想的观照。乌托邦的意义绝不在于实现它,而是让人看到: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让人感觉不能忍受的苦难,那么,人们可以并且应该去追求的是什么。
   没有多少人可以像宗教大师和哲学大师那样去生活,要像他们那样去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误区。但是,这从来也不妨碍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像他们那样去思考。
   (4)心理变态类、精神病意义上的心理强大
   有两种人也心理强大:宗教极端分子和冷血杀手。对宗教极端分子来说,要做到心理强大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①他所信仰的对象必须被设定具有万能的力量,而他彻底依附于这个对象,分沾了这个对象的属性,让自己感觉到了这种力量。如果上帝那么牛叉,而我变成了他的一部分,或者有他罩着我,那么,我在别人面前也足够牛叉。  
   ②这种信仰必须设定至少一个“异端”或“敌人”,信徒有神圣的义务消灭他们。
   ③消灭这些“异端”和“敌人”,是一个人履行神圣的信徒义务,由此将获得信仰的**高褒奖。
   这三点分别给予宗教极端分子以力量感、愤怒和对生命的蔑视。它们一个比一个强大。
   冷血杀手与此稍有不同,但在心理依恃上没有和宗教极端分子分道扬镳。虽然没有一个万能的信仰对象给他力量感,但他同样有两个可怕的武器:愤怒和对生命的蔑视。他对社会充满了仇恨,攻击性十足,像一头潜伏在黑暗深处的饿狼,随时准备向毫无防御能力的猎物扑去。
   一个人越显得愤怒,恐惧就越不会袭击他。所以,愤怒有时候是人消除恐惧的方法,因为当你体验到愤怒的时候,你就不会再体验到恐惧。愤怒不仅仅可以驱散恐惧,还可以让人有力量感。任何愤怒都力图指向一个对象,它意在毁灭这个对象。在这个对象面前,一个即使曾经是多么软弱无力的人也可以一跃而成为一个主动者。力由他指向外在的对象,而外在对象则是他的力的承受者,相对就处于弱势。如果他具有足够的愤怒和仇恨,这种力的强度就会越大,外部世界也就越弱,他在心理上就足够强大。
   哪些东西让人心理弱小?
   一个心理弱小的人,把对自我的主宰权交给了那些可以控制他心理的社会游戏规则,交给了那些奴役他的价值观念,交给了一个假“自我”,交到了那些因为利益和心理癖好,而希望能够控制他的人手里。在盲目而强大的心理法则的神秘运作中,他和自己在黑暗中失去了联系。
   批量制造“房奴”、“孩奴”、“卡奴”的社会也是大规模生产“心奴”的工厂。什么是“心奴”?很简单,一个人是他心理的奴隶。有奴隶,就有奴隶主。关键在于,谁是奴,谁是主?假如我们不幸成为了“心奴”,那么,奴隶主就是那些可以操纵我们的心理,以及可以影响甚至主宰我们命运的人。他们是上司、客户、商家、媒体、政客、宣传机构等,  
   你可以不信上帝,却无法不和这些人打交道,这才是致命的地方。对于“房奴”、“孩奴”、“卡奴”来说,制度公正一些,或者天上掉下一堆钱来让自己捡到,是**有效的奴隶解放宣言。但对于“心奴”来说,公正和有钱虽然也可以让他们产生解放的无限热望,却并不是获得自由的万用灵丹。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和被剥夺感仅仅是他们陷入奴隶状态的催化剂。心理的弱小,才是一个人大踏步向“心奴”迈进的根源。
   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的心理那么弱小?
   1)社会价值排序
   很抱歉,我用了一个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术语。什么是“社会价值排序”呢?简单说,只要你根据社会的观念,认为一个白领就比一个民工高档,一个大学生就比一个小学生牛B,那么,你就遵循了某种社会价值排序的指令。而一旦你遵循了社会价值排序的指令,就为自己的心理弱势打开了大门。这种社会价值排序必然制造伤害、焦虑、愤怒、自卑和羞辱,因为按照这个规律,在这个游戏之内,只有位于**高端的人,在人群中才能获得**的心理优势。
   2)“自我”的虚假
   没有一个“自我”,人在心理上就活不下去。但是,如果他的“自我”并不是他自己,只是社会上的东西驻扎在自己心里的“代理人”,他就会和自己失去联系。用“假自我”来维持自己心理生存的人从一开始就失去了防御能力。
   3)不确定性
   只要我们无力把握一种东西,我们就不会感觉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被不确定性吞没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无法体验到自己在世界面前的力量的人。
   4)别人言行的作用力指向自己
   有的人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别人的语言和行为,可以快速地绕过他的大脑,进入他的心理结构,激起他的各种情绪,引起情绪和状态的不稳定。其实,只要一个人无法用大脑防护自己的心理结构并解读外界刺激,他的心理弱小就是一种宿命。看到前面有一个人,他就成为了我的一个观察对象。同理,我们也是别人言行的对象。容易受到别人影响的人,别人言行的作用力就是指向他的,力的方向,决定了心理的优势和劣势。所以,我们知道,窥视别人而获得巨大快感的秘密是:力是由我们指向被我们窥视的人,而且在心理上解除了他的防御。
   5)社会等级的暴力
   和价值排序对应,社会是一个等级结构,充斥着权力和金钱、观念的暴力。比如一个老板可以借助“管理”的名义羞辱一个小职员,打击他的自尊心,无论是否变态,这是现实。
   6)他人的伤害
   很多人曾经幻想生活在桃花源,但桃花源不过是一个梦境。社会生活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冲突。参与了社会这场游戏,弱者要想不被“伤害”,除非有奇迹发生。更何况,伤害别人成为一些道德白痴的乐趣。
   7)死亡恐惧
   当一个人偶然被抛到这个世界上,在他的整个一生中只有一件事情可以确定,那就是死亡,他必死无疑。人与人之间或许在社会地位上千差万别,但在死亡这一点上是平等的,国家主席与下岗工人,亿万富翁与乞丐没有任何区别。对于有思维和精神的人来说,死亡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代表了**的虚无和沉寂,它是对一切可能性的终结,是不可穿透的黑暗。
   8)……


  对于死亡恐惧的克服来说,我悟到了四种方法:找到平衡、蔑视它、接受它、把死亡宗教化。
   (1)找到平衡的本质基于一种死前占有多少的社会比较,它是心理竞争在死亡问题上的延续。人们喜欢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占有物上进行比较,从而进行身份、地位、优越感、价值感的竞争,竞争的目的是把别人比下去,让自己在心理上占据优势。在死亡的威胁之下,人要克服死亡恐惧,也可以用这一招,既然在死亡上人人都是平等的,那么,如果一个人在生前占有得很多,把别人比了下去,以致别人在生前与他相比根本没有什么价值,那么,即使是死亡,他也赚了,在这个占有更多的心理背景之下,他似乎获得了不惧死亡的勇气。这一方法运用到极致,就是街头痞子的斗殴中有人狂吼的那样“老子够本了!”。他们杀死一个人,死就获得了平衡,而他们杀死两个人,在他们看来已经赚了。我想指出,就对于死亡恐惧的克服来说,找到平衡这一心理动机是非常隐秘的,在砍砍杀杀的场面上会显现,但在日常生活中它常常化为一个人对于社会稀缺资源的疯狂占有。他们能够意识到,人生苦短,人总要死的,只有占有很多才能显得人生有价值,在死亡面前才不留下“遗憾”。这一方法对于死亡恐惧的克服来说是有限的,实际上是一种变态。
  (2)蔑视的本质其实就是虚弱。人蔑视死亡,深层心理动机恰恰是死亡恐惧威胁到了他的心理生存,因此他必须表现出在死亡面前的勇气、意志和主体性地位,从而否认自己有恐惧,不让恐惧威胁到自己。在表现出蔑视的时候,人可以单打独斗,即暗示自己并让自己产生出愤怒之类的情绪,借助这种情绪产生的力量战胜死亡恐惧。同时,人也可以借助于一套仪式化的社会符号体系来战胜死亡,在这种仪式化体系中,人的面对死亡不再是一个人孤独的行为,他变成了在他人注视之下的英雄。那些在战争中迎着枪林弹雨冲锋的人就是这样。战斗场面成了一个他可以在其中扮演英雄人物的剧场,他可以慷慨赴死。蔑视尽管是基于虚弱,但对于死亡恐惧的克服来说是成功的(人本来在死这一确定的永恒力量面前就是虚弱的)。只不过,它有一个缺陷,即情境化、短时化,无法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仅仅是蔑视死亡,一个人还是不能躲过死亡恐惧的的追杀。
   (3)接受的本质是屈服,是对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承认。在接受之中,人不再借助于一套仪式化的符号体系,不再依赖于他穿的“衣服”来否认死亡,而是把自己还原成一个和动物一样的生物体,承认自己的大限。他不再认为自己是英雄,不再企图通过疯狂地占有社会稀缺资源来避免自己的虚无化,事实上,对于很多曾经让人醉心不已的感官欲望他已经看穿,而不再盲目投身其中。死亡接受否认任何占有社会稀缺资源的意义,否认任何挣扎和对抗。一个人要能够做到对死亡的接受,必须在心理上已经历了太多,或触摸到了死亡。因此,真正运用接受这方法来战胜死亡恐惧的,要么是有太多生活磨难的历经沧桑的人,要么是亲眼目睹至亲至爱的人死亡,产生的心理巨痛无异于自己死亡过一次的人。接受其实是一种把死亡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
   (4)把死亡宗教化:一个把自己全部交给自己信仰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他可以忍受世界上任何的威胁、打击、酷刑的摧残,只要他不是一个人孤军作战。这是一群已经超越世俗的人,他活在他的信仰世界,没有什么能够让他畏惧,因为他已经克服了死亡恐惧。
   人类需要设置一道保护装置来应对死亡恐惧的威胁。大多数宗教和文化是借助于一套把死亡庄严化的仪式。如果人类看到自己同类的死,结局就像看到蚂蚁之类生灵的死那样悲哀,那样渺小,那么打击是相当大的。但在一套把死亡庄严化的仪式中,人的死有别于动物的死,死是一件庄严的事情。当然,仅仅是这一点并没有消除人类的死亡恐惧,因此,很多宗教无一例外地要继续对死亡进行“加魅”,把死亡设置成得救的手段、超越苦难的途径、进入天堂的大门。在这里,死并不可怕,死恰恰是幸福的。宗教极端分子之所以敢于充当人体炸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宗教给死亡赋予了神圣的色彩。死是他**好的归宿,是他尽了信仰者的义务而受到上帝眷顾、恩宠的表达。很多意识形态上的信仰者,比如革命者不怕死,同样是因为这种意识形态具有类似宗教的色彩,死是他为信仰而献身,他终会被人们记住,神圣的事业因他的死而更显神圣。
  因为害怕死亡后的**虚无,宗教设定了一个天堂,那是人死亡后的居所。在这个天堂的观念里,死亡不再可怕,它甚至是人获得根本性救赎,告别世间苦难命运的一座桥梁。在这里,死本身或许不幸福,但死后肯定是幸福的。
  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不仅是宣传大师和教育高手有高超的技巧,更重要的在于,它让我们变成了一个个勇敢的人,勇敢到足以藐视死亡。因为国家、民族作为一个抽象的共同体具有无穷的力量,在这个共同体里,我们分沾了它的属性,成为它的一部分。为它而死即意味着不死,因为死不过是**的虚无,而国家和民族则会一直延续下去。

  今天天气很好,太阳光一缕缕的洒进了我的心理咨询室。我正在心理咨询室内“爬格子”呢,呤的一声电话响了,有人打进心理咨询室的心理求助热线,一个很小声的女孩声音传到了我的耳朵里,请问这是心理咨询室吗?女孩比较害羞的问道。我说需要我们帮助您什么,之后根据我们的协商和她的同意,她答应马上就来咨询。

   过了一会,电话约定的女孩应约而至。女孩穿得是相当的时尚,一身打扮得也是非常漂亮,我想这就是现在的新新人类了吧!这位女孩应该是比较急的那类,刚坐下来就跟我介绍她的情况:“我从小出生在干部家庭,生活一直都是比较不错,父亲是一家单位的领导,胀气很暴躁,但对我还是很好的。

   母亲是一家工厂的普通工人,性格很懦弱,对父亲是言听计从,很怕父亲。家庭关系很不好,两个人经常为了生活上一点点的小事而吵个不停,如果是吵得凶的话,甚至动起手来。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放学回到家,看见了父亲骑在母亲的身上,用恶狠狠的手在打母亲耳光,过后还猛踢母亲,看见了父亲暴打母亲的那一情景,我当时就晕了,什么都不知道了。还是父母亲把我送到了医院。

   现在已经工作了3年了,每当想起这个情景我就恨父亲为什么这么野蛮,母亲为什么这么懦弱??我已经换了有5、6个男朋友了,交往的时间每次都很短,就分手了。都是我提出来跟他们分手的,我感到很刺激,很过瘾。我现在天天晚上都和男孩子在酒吧里喝酒,每次都醉。但是醒来的时候却感到很后悔,很内疚,所以我今天过来,冼老师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好,怎么才能摆脱这种状态?

   我的心理分析:这种经历是相当不幸和痛苦的,家庭本来是家人休息和嬉戏的温馨港湾,但家庭暴力却把家庭的和谐、幸福、亲情打得是一无所有,灰飞烟灭!!!当幼小的女孩很高兴的回到了家,看到的却是父亲殴打母亲那恐怖的一幕,当时女孩晕倒了,那是急性应激性障碍的发作。但女孩当时很想帮母亲,却没有能力对抗力大如牛的父亲,她很着急,很焦虑,却很无助。这种很强烈的印象一直都埋在女孩的潜意识当中去。这种记忆会遇到合适的土壤,合适的环境就会自然而然的发芽,所以直到长大的她还恨父亲野蛮,母亲懦弱的心理原因。经过了这件事后,随着陨砺某ご笠院螅⒍酝馊说姆牢栏泻徒湫亩己苤兀绕涫悄腥耍运欢系幕荒信笥选O氚殉头8盖椎囊馐蹲坏搅四信笥训纳砩希运械胶艽碳ぃ芄5撬衷谌聪敫谋湎肿矗敫谋渥约耗壳暗淖刺睦碇械奈矣胂质瞪钪械奈也思ち业男睦沓逋唬运械胶芎蠡冢苣诰巍�

   我的心灵处方:首先,理智克制。任何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天都要与不良的情绪作斗争,但不能因此就每天活得不开心,事实上中要豁达、大度,想开一些,心情自然就会好了。其次,多交流。人天生就有好交流,好倾诉的本性,尤其是女孩子。通过语言同理解自己的人交流,是情绪得以缓解的有效手段。而倾诉的**佳对象往往是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诗人不是说“这是温馨的港湾”嘛?再次,改变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和方式。工作和生活无论多么紧张,也无论遇到成功不是失败,都要讲究劳逸结合,要学会享受阶段性成绩,以坚定信心,激发潜能。**后,学会心理按摩。心理按摩的方式很多,逗笑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发笑的时候,大脑通过改变化学物质刺激,不良情绪会得以缓解。


  今天的天气和昨天一样好,阳光一丝丝的洒在我的身上,感觉到温暖极了。我拎了桶水去淋一淋我非常喜爱的爬山虎,看着它们一天天的长大,我内心很欢喜。

   心理咨询室的电话玲声再次响起,有人打进我们的心理求助热线,我赶忙拿起电话,电话的那一头传来了一个中年妇女很焦急的声音,她说:“老师我很想马上见到您。后来我跟她约好了时间,我只有在心理咨询室耐心的等着刚才那位打电话的女士。

   不一会儿,那位女士如约而至的来到了我的心理咨询室。我细心的看了一下,这位女士不到四十,也就三十五岁左右,头发竞然有一缕缕的花白,想必是经历过很多沧伤。穿着打扮是比较朴素,但简洁干静。情绪上显得很焦虑,又很无奈的样子,我立即端了一杯水给她。坐定后,她就娓娓的向我道来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她说:我是属于一个比较传统的中国妇女,和丈夫是原先单位的同事,就这样谈恋爱,结婚,生子,继而有了个可爱的女儿,今年有2岁了。生了女儿后,我从单位出来,自己经营了一个做小百货的小卖部,生意还可以。丈夫婚后对我还是不错的,只是脾气很暴躁。婆婆对我则比较严历,很多的时候都是我让着她。

   事情发生在今年的3月份,丈夫从单位下了岗,整天在家,没有找到事做。后来为了打发时间,他就在我家的附近的麻将摊上打麻将赌钱。我劝过他很多次,我又搬来婆婆来劝他,我还拿女儿来唤回他那颗深陷下去的赌博心,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天天去那麻将摊“上班。在打麻将的同时,他认识了跟他一起打麻将的一个女孩,过了不久,他们就好上了。

   近段时间他常常夜不归宿,甚至是彻夜不归,他现在是打扮得很时尚,头发梳得是“贼亮贼亮”。**近我在家的时候,还接到过那个女孩打来的电话,我查了他的手机短信都有那女孩发给他的很多不堪入目的话语,现在我们的婚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冼老师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好,求求你帮帮我?

   我的心理分析:原本一个很幸福、温馨的家庭被赌博弄得即将要解散的人间悲剧。故事中的丈夫下了岗,理所应当的再找一份工作,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抚养女儿的义务,担当起一个丈夫和父亲的社会角色。但下岗以后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失去斗志,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不思进取,沉溺于赌博之中,继而受不了外界的诱惑,又发展了婚外恋。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几乎是对家庭毁灭性的打击了。而故事中的妻子为了挽救这个几乎要崩溃的家庭,一次次的苦口婆心的规劝丈夫浪子回头,但一次次的失望而归。把丈夫当作了自己生活的全部乃至生命的支撑,这无疑将自己的幸福和女儿的快乐全部押上这个不思悔改的丈夫身上,这是不是也像一个赌徒呢?

   我的心灵处方:首先,加强夫妻间的交流沟通。心平气和的地与丈夫认真的沟通一下,问他究竟如何处理他与赌博,他与第三者的关系,并给丈夫一段考虑的时间,相信妻子的通情锢恚崛谜煞蜃龀稣返难≡瘛F浯危龆懒ⅰ⒆孕诺呐恕W约阂凶约旱闹骷途龆ǎ蒙隙懒ⅲ銮孔约旱哪诤岣咦约旱男扪灰衙说亩淖⑷垦涸谡煞虻纳砩希茏约壕龆ㄗ约旱拿耍匦伦鲆桓隹炖帧⒆孕诺呐恕T俅危补燮浔洹<偃缯煞蚰芡锤那胺堑幕埃蛴Ω貌患魄跋樱餐丛烀篮玫纳睢H缯煞蚣绦绻滩换凰蓟诟牡幕埃牖槎哉馕慌坷此滴幢夭皇且恢掷硇缘木龆ā�


  昨天睡得挺晚,今天我真的想休息一下,老是觉得身心很疲倦。就推掉了很多预约心理咨询的咨客,然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的把办公室的电话偷偷的掐掉,让我自己有个宁静、祥和的环境,给点时间让自己好好的放松,自己思考一下。

   我坐在电脑旁,悠闲的上着网,当我点击进入新浪网以后,新浪网的一条新闻很醒目的映入我的眼链,看了一下,我的呼吸不知怎么就急促起来,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敏感性又骚动起来,看新闻的整个心态是这样的,从**初的好奇,中间的同情,**后剩下的更多的是“痛心疾首”,可能有人就要问了,怎么样的新闻吸引了我?

   新闻是这样报道的:曾经有一部电影,叫《寻找周杰伦》,而现实生活中,真的有一位17岁的偏瘫少年周枫,在上演现实版的“寻找周杰伦”。他离家出走,从湖南追到上海、北京,直到广州,期间住过20多个救助站,再将救助站的微薄资助积攒起来购买偶像的演唱会门票。上周六晚,就在周杰伦声称两年之内不会再开演唱会、在广州的演唱会将成“绝唱”时,当现场气氛空前热烈,数万歌迷在周杰伦的歌声中欢呼沉醉时,感觉万念俱灰的周枫却在看台上一口气服下了30粒安眠药……

  周枫对记者说,他出生在湖南邵阳一座偏僻的大山上,今年17岁。由于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好,加上后来一次外伤导致他出现了偏瘫,使得他在家中更得不到亲情的温暖。“我常常觉得头痛,身体不舒服加上父母还要打骂我,我实在忍受不了了。”而在网吧上网听周杰伦的歌就成了他人身的**大乐趣。周枫称,他之所以要离家出走“寻找周杰伦”,是为希望能得到偶像的帮助,“我半年内走遍了六个省市、住过20个救助站,虽然受罪,但好过在家受罪。我辗转‘蹭’了五趟车才赶到北京,可我却错过了那场演唱会。但是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演唱会我全都听了。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门口,我被人挤倒在地差点被人踩死,幸好有个好心人迅速将我拉起来护住了。在深圳体育中心,我饿晕了,幸亏有救助站帮我。”

  “你为什么一定要找到周杰伦?”记者问到,“如果没有病痛折磨、没有家人对我冷淡,我不会寻求他的帮助。我一心能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到他,得到他的帮助,让我得救,找回个人生命的价值。” “那为什么要自杀呢?”面对记者的问题,周枫有些伤感地说:“我知道自己的病,它一天比一天严重,我这次见不到周杰伦,可能下次想见都走不了路了。当他在台上说近期不开演唱会时,我觉得非常绝望。” 周枫称,他自己现在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我还是去救助站吧,但我还会继续寻找周杰伦的。”

  我的心理分析:看完这篇新闻报道以后,我的**反应就是八个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位叫周枫的少年遭遇固然是不幸,很令人同情。由于自己身体上的原因,使其在从小就牢牢的贴上“自卑性”的心理标签。加上自己性格的封闭和生活的挫折的打击,使这位少年在生活当中渐渐的失去了生活的目标,迷失了生活的方向。为了寻找精神寄托,释放生活和心灵上的压力,他便选择了周杰伦作为他的偶像。更重要的是周枫缺少了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家长的打骂促使少年出逃,逃到一个他自己认为会给他带来温暖,带来安全感的地方。所以他不停的看周杰伦的演唱会就不难解释了,他逐步虚无把周杰伦当作他生命中**重要的一个人,**能帮助他改变命运的一个人,确切的说他想要周杰伦给他的心灵荒园中找到一片生命绿洲!不过令少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当天广州演唱会的当天晚上,周杰伦突然宣布2年内不开个人演唱会了,少年周枫的生命中**后一根精神支柱轰然倒下,所以感觉万念俱灰的他一口气吞下了30多粒的安眠药。。。。。。

   我的心灵处方:

   (1)正确看待明星现象,剖开明星的“光环效应”,学习明星背后的奋斗精神。我们当中那么一些人,尤其是青春期的阳光少男少女们,往往只是看到了明星在舞台上光鲜靓丽的外表,获得观众的掌声和鲜花,非常的让人向往。其实我们并没有看到的是明星在舞台的背后付出多少的辛苦,有多少的泪水和不为人知的心酸。我就以周杰伦作例子,未成名前的周杰伦是背着一把吉它来到吴宗宪(台湾一个著名的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公司,并且有严重的自闭症,一年多吃、住都是在公司的办公室中。凭着他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和勤奋的工作态度,他写歌,练歌经常到深更半夜去,他努力,他奋斗,他顽强与病魔作博斗,他与命运作不屈的抗争,**终他战胜了自己,战胜了疾病,战胜了命运,他成功了!另外,娱乐圈一直是非不断,有的明星赌博,醺酒,吸毒比比皆是!!!所以,我们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的看,用八个字来总结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青年人才会吸取正确的榜样,鼓励他们不断的在人生道路上的拼博、进取。

   (2)苦难是一种经历,更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的原动力只有两种:快乐和痛苦。我们普通老百姓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逃避,人们逃避痛苦的动力远远要比人们追求快乐的动力要强大。其时,苦难是人生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一辈子都没有受到过大的挫折的人,就像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社会风雨的洗礼,很快就会夭折!那些历经磨难的人,往往会把苦难当作老天对他的考验,当机会来临之时,他们往往从容不迫的把握,这样的人往往成功的机会很大。

   (3)准确的分析自我,定位自我,挑战自我。给自己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时间和空间,客观、冷静的分析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劣势,整合自己各种物质和精神资源,在此基础上确定以后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去实施。要做到荣辱不惊,要在受挫折之时或受到别人评价的时候,保持始终如一的自信,在顺利的时候,保持自信心是容易的,如果没有一个在自我客观认识基础上的信心,而是信赖于他人对自己的肯定而存在,那么在困难的时候,自信非常容易丧失。以自己的评价为主导,以别人的评价为参照,成为一个真正有自信心的人。用歌德的诗来鼓舞自己吧:无论你会做什么或幻想你会做什么,立刻做吧。“勇气含有天才、力量和魔力。”“现在开始做吧”。

   (4)从现在开始就努力在人生中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成才的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自信才能有主见,才能做出他人未做之事。缺乏自信心,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自我鄙视、自我否定、自我挫败。因此说自信是人生的关键,对于年青人来说就更为关键。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就发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语,立下鲲鹏之志,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生。每个青年都应强化自信,受挫不气馁,失败不灰心,顺利不自负。适应社会,努力奋斗,实现自身价值。

   **后,我想借用2005年超级女生总冠军李宇春的母亲对她去湖南比赛之前说的一句话结束:“年轻永远没有失败”。


友情链接links

潍坊心理医生 潍坊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