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你太独立的背后,可能藏着对关系深深的绝望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会有这样一种感知“我是一个人长大的,我只能靠自己”。


事实上在很多人的心里都会藏着这样的想法,而这种太独立的背后,其实是藏着深深的绝望。


这种心路历程的形成,是源自于自己想要依恋一个人,想要依赖一个人时却无法获得任何的依恋与依赖。


于是当失望达到一种顶点时,就会在心里暗暗发誓,我再也不依靠任何人了。


但实际上,他并不是不想依赖于依恋谁,而是没得依恋。


因此就会用保持独立谁也不依恋的自我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让自我避免去体验,将自己放在关系中的低位时却获得不到任何重视的羞耻感。


而这时候建立的独立也并不是真独立,而是假性独立,也是一种对关系的绝望。


那么这种假性独立是如何形成的?



01
依恋的中断


常读我文章的朋友对依恋应该不陌生,依恋理论,最早是由英国发展心理学家 John Bowlby在1950年提出。


依恋理论是说,婴儿向重要养育者靠近时,能够得到照料者稳定可靠的养育行为,帮助婴儿顺利度过特定的发育“敏感期”。


而这也是一个人最初的安全感的建立,于是它会内化到我们的心中,成为人际关系中安全感的基础。


譬如,依恋的种类大致分为四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焦虑型依恋,混合依恋型也可以称为矛盾型依恋。


其中比较健康的依恋类型,就只有安全型依恋。


当一个人在婴儿时期,得到了父母等重要养育者积极且稳定的照顾,于是这份安全的联结,能够让婴儿感知到稳稳地安全感。


于是在长大以后进入亲密关系时,也能够信任伴侣,敢于亲密,不怕分离。


而如果这份依恋在成长的过程中,中断了。


譬如,父母关系的破裂,养育者的不负责。


或许刚开始在婴儿时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但一个人成长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是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而如果养育者在这个养育的过程中,不能持续地够给予孩子很好的依恋与依赖,例如,留守儿童。


这些都会造成依恋的中断,当依恋中断后,自己还是一个孩子时,没有足够的能力对抗外界的危险,甚至连活下去都成了问题,在自己最需要依赖,最需要帮助时却无法获得任何人的帮助和依赖,就会生出对关系的绝望。


就会去想,这个世界谁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也只有靠自己才能活下去,才能活的更好。


当然,真独立并不是坏事,人生确实是大部分的路都是需要自己独自走出来。


但将独立视为绝对的真理,谁也不去依赖,也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却是假性独立,而这背后其实是藏着对关系的绝望。



02
依恋本来就没有建立


太独立的背后除了依恋的中断,还有可能是依恋本来就没有建立起来。


而这比依恋的中断还有严重。


例如,在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的女孩,又或者是一些从小就不受父母待见的孩子,都有可能走向假性独立。


他们会把自己活的非常强大,会想要独立养家,而且一个越是不受待见的孩子还会表现出特别孝顺,似乎自己想要证明些什么。


可能是在向父母证明你最看不上,最不喜欢的孩子却可以让你过得更好,而那个你最疼爱的孩子却只会向你不停的索取,于是就会表现的过于独立,过于付出。


但其实这些证明的背后实际上藏着自己很多的委屈,失望,绝望。


也正是这些委屈,失望与绝望累积到一种顶点后,爆发出了对自己的誓言,我再也不依靠任何人,这个世界上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而这也意味着依恋的结束。



03
依恋的结束,会让所有关系都变得糟糕


当一个人的内在客体关系模式是这样构建关系时,如果没有很好的觉察与改变,那么他可能一生都会秉持这样的誓言,而这也意味着所有关系都会变得糟糕。


尤其是在进入到亲密关系中时,也表现的过于独立,谁也不依恋不依赖,相反还有可能以一个付出者的角度构建关系。


那么,这种失衡的构建关系的方式,就会慢慢地把自己的感情推向深渊,把伴侣推向一种恶毒的境地。


因为任何付出都需要回报,即使是你在倡导自己很独立,不需要回馈,但也是假独立。


而假独立的背后并不是不喜欢依赖,而是想依赖却得不到依赖,事实上其实是非常期待依赖谁,所以才会用过度付出的方式构建关系,来获得对方同等的付出。


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透这一点,如果你的恋人是爱你的,但你却不给对方表现的机会,对方就会逐渐感觉自己是个“坏人”。


而没人喜欢被置于坏人的角色,于是就会想要逃离关系。


但如何你的恋人没那么爱你,就会被你惯出臭毛病,不断地索取索取,你也会在大量无私付出后心生怨气,关系也自然会变得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