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情绪强烈的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内心极度丰富、有着巨大热情,有很多东西可以付出的人.....
你是这样的人吗?
●深刻、强烈且复杂的情绪
●深切的同理心及高敏感度
●高度敏感的知觉力
●丰富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感觉、幻想及智力上的可激发性
●创造性潜能与存在焦虑
如果对以上5点感觉还不够清晰,可以再详细的描述一下:
●情绪很容易在两极摇摆,体验到的情绪深度和强度都会比一般人更要深、要高。
●有时情绪高涨欣喜若狂,有时又落入低谷,抑郁消沉,转换迅速。
●品过绝望的滋味,也尝过极度的欢喜。
●是一个感知力非凡的观察者,能体察细微之处,能看到感受到、留意到和记住更多的东西。
●大脑处理一条条信息并作出反应,其速度之快,过程之复杂,以至于有时候嘴巴都跟不上头脑。
●天生有一种能力,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精气神。
●在与人的交往中天生就是一个跟着直觉走的人,饱含爱意,理想主义、富于浪漫。
●总有人说你太过了,太激烈、太敏感,太情绪化,太戏剧化,太羞怯……
01 痛苦与狂喜
总是形影不离
生命中最难过的事,怕是一个“敏感体”爱上一个“麻木体”。我就是。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探讨这个话题,他用欣赏和宠溺的语气说:“你浑身长满了触角”,但有时也会苦恼:“为什么你的情感就像过山车,总是大喜大悲、大爱大伤,难道拥有一条平静稳定、微微起伏的生命线,不好么?”
爱过我的人都很难忘记我,我毫不怀疑,即使分开,我也会是他们心头的朱砂痣或者白莲花——这么说并非出于单纯的自恋,而是基于一定的理性分析:
●生活中,中规中矩的人太多了,所以更真诚、更纯粹、更勇敢的人,会被格外铭记
●浑身长满了触角——对于对敏感体质毫无感觉的人,也许只会觉得讨厌,但对于爱过这种类型的人,这一定是吸引他的一个“点”——人总是会羡慕自己缺少的部分,所以这个特质也会被格外铭记
●敏感体质的人,更具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在情感世界里,ta不但自己会有极致的体验,也会带领别人走近这种生命中极致的体验,对于那些中规中矩、从未体验过这种生命狂喜的人来说,这会是他们黑白世界里熠熠生辉的“彩色照片”
●分手之后,伤会慢慢疗愈,但对方的“好”却会慢慢浮现,重新回到自己中规中矩的生活中的一方,会在感觉到熟悉和安稳的同时,唤醒对激情的渴望和怀念——人都是矛盾的
也许有人看到以上这段话,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适感:这个人也太自恋了吧。
是的,这正是“敏感体质”的痛苦之处——一方面敏感体质的人会觉察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但另一方面,身边也从不缺乏打压者,总有人会说“你太过了”、“太情绪化”、“太自恋”、“你没什么了不起”........
于是,敏感体质的人会经常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恋”与“我的特点是不是影响到了别人?我是不是应该再低调一点?”的自我怀疑中。
这一部分,有详细的解释 ——从充当家庭环境的“替罪羊”,到外部环境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再到内心世界的“自我怀疑”,从某种意义上说,敏感体质的人也许一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就在于“自我的同一性”上——如何整合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统一?
当然,这其实不是敏感体质的独有课题,而是每一个人的终生课题,只不过我相信对于敏感体质的人来说,这个课题更困难,也更漫长。
前两天我发了一个微“tou条”,里面提到一个三年未见的故人,说我比以前漂亮,有一种“内外整合之美”,这个评价让我很安慰,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这本书的架构,也是如此:从介绍和描绘这类人的画像,到列举这类人在生活(尤其是早年生活)中的困境,再到自我解脱(成长)之法。我不敢说现在的自己已经整合完毕,但至少在这条道路上已经走了很远,发生了一些肉眼可见的变化。
是的,情绪敏感的人就是这样,情绪很容易在两极摇摆,体验到的情绪深度和强度都会比一般人要深、要高。所以,ta体验过情绪高涨、欣喜若狂,也很容易跌入谷底、抑郁消沉;ta能体察到细微之处,留意和感受到更多东西;大脑中处理信息的速度很快,经常嘴巴跟不上脑子;
同时,在与人交往中,更跟随直觉(而非理性分析),理想主义、富于浪漫。但与此同时,情绪敏感的人也饱受自己这个特质的煎熬,被孤立、被排斥、被不理解、被视为离经叛道、被要求按照大众的眼光生活,同时,自我怀疑、自我苛责、自我打压。
在我12岁的日记中,我这样写道:“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形容我自己,我会选择矛盾。是的,我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一语成谶,12岁的我竟然完整地洞悉了自己的灵魂,同时按照这个“自我预言”不断实现,走了一条崎岖泥泞的道路,直到近些年,才找到人生的归宿。
记得上心理课程的第一课“情绪管理课”的时候,教授在讲台上说:“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平和,同时带着一点淡淡的喜悦”,坐在台下的我,潸然泪下。对于我们这种人来说,这,太难了.......
02 敏感者的困扰
人群中有15%-20%可被归类为高敏感度人(HSP),但同时这类人也很容易被误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比如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双相障碍、多动症、或者抑郁症。
“情绪敏感(强烈)”在文化中常被误解,但其实它是一种力量(这一点在前文中已经有详尽的阐述),但同时,情绪强烈的人也面临一些了独特的人际挑战,这种深入且强烈的感受力通常起自早年,那时的自己还是一个小孩,欠缺调整情绪的能力,因此可能会遭受心理损伤,这些损伤通常与拒绝、羞耻和孤独有关。
作为一个天才儿童,要么被过度刺激,要么刺激不够,要么被社会文化中的“得体性”打压。作为成年人,可能常常困扰于自我怀疑中,关于生存的孤独感也总是挥之不去。
上周我又去上心理课,在过去的几年,几乎我的每个周末都在上课中度过。而我在这个群体里的表现也越来越微妙。
最开始我处于隔离状态,据别人描述:“下课时不与别人说话,自己塞着耳机子背英语”、“很高傲”,后来熟悉后,又被别人描述“比以前接地气”了,再后来,被一些人明确表示喜欢:刚学习心理不久,就被误会学了很久,被人夸赞(羡慕)有悟性、表达能力好、聪明等,与此同时,也被另一些人嫌弃(嫉妒)着,最常见的反馈是:
你凭什么那么傲?你的配得感怎么那么高啊?你这么说,是不是代表你很自恋?(学心理的人,大家都懂得,总会用心理学词汇交流)等,而现在,我发现自己俨然成了一个异类,最明显的表现是:分组讨论的时候,我基本上落了单。
实事求是的说,落单不能单纯归罪于我“被排斥”——这是一种“受害思维”的表述方法。应该说是我和大家的“共谋”,一方面我丧失了讨论的欲望(从内心来说,我觉得讨论的太浅),另一方面别人也对我有点敬而远之。就像一个同学说:我在朋友圈给你点赞,你从来都不回.....
可能最初我会真心的喜欢你,但是如果你迟迟不做回应,那我也就不喜欢你了——每个人都几乎如此,我喜欢你,常常是因为你也喜欢我。如果你不喜欢我,我也会对你丧失兴趣。
对于敏感者来说,孤独似乎从来都如影随形。对于孤独,敏感的人会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享受孤独,在孤独中感到自在和富有创造力,另一方面又因为孤独,偶尔感受到自己是个异类。正如本书的作者所言:在“真实的做自己”与“天生的归属感”之间,总是来回拧巴。
年纪越小,认知水平越低,越拧巴。这种拧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能量的消耗,它可能会把高敏者的天赋消耗殆尽,让他们泯与人群,也有可能成长为一个逆反而另类的刺猬,当然大多数人都会带上人格的面具,体验着分裂的人生。
说句题外话,青春期的孩子最为敏感,所以他们也最为孤独。
03 情绪敏感不是病
但是一种“挑战”
说了这么多“废话”,也许最令情绪敏感者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如何改变自己?在这本书的第三部分,作者做了详尽的阐述。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疗愈旧伤口
●建立情绪弹性
●了解真实的自己
●存身立世
●寻找真正的亲密(关系)
●实现创造性潜能
基本上作者所言,也涵盖了我个人的心路历程。对于高度敏感者来说,探索自我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这其中包括准确、客观地认知自己。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只有深刻地认识自己,才能有清明的世界。在认知自我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疗愈旧伤,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真实链接”。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真实是我误打误撞一直坚持的,而这一点就像复利曲线一样,带给我越来越多的“好处”,现在应该已经超过临界点,到达了“躺赚”的阶段。
比如说,真实表达。比如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就会找一个借口。但是这样做无形当中就消耗了自己的能量,因为一个谎话总需要更多的谎话来圆,而真实的表达,节约了双方的时间成本和自己内心的内耗,经常练习真实表达的人,会明显感觉到自己内心力量的增强。
再比如,真实认知自我。我们每个人都无时不刻的不在使用着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的感受,但同时,也远离真相。从小到大,我一直对认知真实的自我非常有兴趣,在学习心理之后,我更对防御非常感兴趣。我喜欢不断“扒皮”自己的过程,见到自己的丑、小、糗,然后,挑破脓疮,才有接下来的成长。
再比如,真诚的面对别人。这里面既包括真实的自我暴露,同时也包括对别人与自己不同的部分尽量消除防御。比如听见别人否定自己的时候,尽量保持开放性的态度,而不是着急的自我辩解——这一点对我来说很困难,因为我很容易马上陷入自我证白的模式,不过经过长时间的刻意训练,已经比之前有了长足的进展。
在“存身立世”这部分,作者提到了被动攻击、看到自己的阴影面和拥抱自己的明亮面,其实这些都与“真实”息息相关。
而在真正的亲密关系中疗愈自己,其实也是必要的。因为高度敏感者习惯于回避和自我保护,就像刚才我看到一个读者说“我感觉高度敏感者和独生子女都像自闭症似的”,这句话虽然是评判,但也确实反应了别人眼中的高度敏感者的形象。
所有真正的美好,都是在深度“关系”中产生的——亲密关系无疑是最特殊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自我更容易被真实的暴露,我们也更容易感受到受伤的感受。但是我们需要勇敢真实的面对关系,既不被“坏”关系消耗,同时也需要在“关系”中锤炼生命的韧劲——不同、偏差从来都不会造就真正的分歧,只有不开放和封闭的内心才会。
最后是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潜能——实际上,高敏感之所以可以被称之为天赋,就在于这类人往往更具创造性,因为他们足够敏锐和细致,同时又非常善于和内在世界发生深度链接,而这些都是外倾和稳定型人格的人所不及的。
仍然拿我自己举例。在此之前我的工作是一个大型国企药品研发部门的研究人员,那份工作也需要一定的创造力,但是更多的需要中规中矩和严谨科学的态度。在我辞职学习心理并从事与心理相关的工作之后,我才有一种人生重新活过来的感觉。
这项探究内心世界的工作极大地发挥了我的创造力,包括现在的写作——不管它是否能给我带来金钱收益,都是我真正热爱的。写作也是需要创造力的工作,而我已经原创了超过200万字。一方面我被掏空,另一方面我又不断创造。
也正是在这种真正激发创造力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才真正找到了自我和内驱力。
正如
潍坊新月心理咨询所说:“对于情绪天赋异禀的人,内心的冲突与其说是有害的,不如说是发展性的,它们是一种成长痛”——这句话太妙了,完全契合了我个人的成长经验。当我们经历一段时间的“正向失调”之后,生活会符合自己更高的价值观,比如宽仁、真诚、有创造力等。换言之情绪强烈不再是成长的副作用,而是成长的必要组成部分。
而这一点,正是每个情绪敏感者的成长方向。
【写在最后】
每个情绪强烈的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内心极度丰富、有着巨大热情,有很多东西可以付出的人。其实情绪敏感、强烈、天赋异禀,它们都不是什么特别——没有特别好,也没有特别不好,而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
我们要做的,是拥抱它,发挥它的潜能。就像情绪敏感者可能天生就拥有一辆大功率的跑车,这辆车有动力非凡的引擎,但同时也需要特殊的燃油和特别的保养。
不过问题在于,很多车主并没有学会如何驾驭它。而我们需要的,恰恰就是这个驾驭的技巧。只要驾驭得当,它可能会成为性能最好的跑车。
所以,高敏感是一种命运,也是一种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