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苦,都流向了最能吃苦的人”:成长非得来自于苦难吗?
写在前面:



父母都希望孩子们能平平安安长大,远离一切伤害。但现实是,我们无法为他们抵挡所有的风雨,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


因此,我们更希望孩子们能学会承受压力,适应变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快速调整自己,重新站起来。简单来说,我们希望孩子们拥有那种“打不倒”的心理韧性(Resilience)。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过于顺风顺水的孩子更容易缺乏韧性,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容易崩溃,事实是这样吗?









01


什么是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就是在孩子面对困难时,能够勇敢面对,不怕失败,从挫折中快速恢复过来的能力。韧性,就是在孩子面对困难时,能够勇敢面对,不怕失败,从挫折中快速恢复过来的能力。



好消息是,研究人员发现,韧性并不是某种难以捉摸的与生俱来的品质。它不是那种“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的特质。相反,它是通过生活的种种经历,慢慢锻炼出来的。



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比如失去亲人、和朋友吵架、学习压力大、生病等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打击乃至心理创伤。但有韧性的孩子,他们能从这些经历中快速恢复过来,继续前行,甚至在之后茁壮成长。



发展心理学家也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为什么有些孩子经历了困难后,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还能继续开心地生活?他们想找出这背后的原因。



最初,研究人员更关注那些可能让孩子陷入困境的因素,比如孩子的性格弱点或者一些不好的习惯。



但后来的研究人员将这一方法颠倒过来:他们转而开始研究那些对高危儿童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被称为“韧性因素”或“保护因素”。


这些变量一旦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就会对应着更强的心理韧性和更好的健康结果。不仅如此,它们似乎还可以叠加:保护因素越多,孩子就越有机会积极适应困难的环境。


当孩子身边有这些保护因素时,他们就更有可能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更神奇的是,这些保护因素似乎能“叠加”:拥有的保护因素越多,孩子就越有可能适应困难的环境且在困难面前表现得更好。


当然,生活中也有一些“负面因素”,学者称之为“风险因素”。如果孩子遇到了太多的风险因素,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然而,这些风险因素也可以叠加。其发生外化障碍(如行为障碍、暴力犯罪和药物滥用)的可能性要高出2.5倍。他们患上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内在障碍,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可能性也要高出1.8倍。



但请记住,孩子的韧性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决定的。它是一个综合的结果,是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相互较量的结果。


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天平:一边是保护因素,一边是风险因素。当天平向保护因素这边倾斜时,孩子就会展现出那种“打不倒”的韧性。


这也意味着,那些经历过很多困难的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保护因素来帮助他们恢复过来,展现出他们的韧性。





02


那些决定性因素


那么,哪些保护性因素可以帮助儿童应对困难呢?


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许多因素,并将其分为三大类:家庭、个人和社区。


它们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有一个保护因素中贯穿着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与支持性人群的联系。


事实上,六十年的研究表明,孩子的韧性主要取决于他们与其他人的联系,而不是他们固有的品质。



家庭因素:



良好的教育

较低的家庭压力

良好的父母心理健康

不酗酒、不滥用药物等

安全的感觉



个人因素:



适应性情绪技能

控制感和儿童影响自己生活的能力

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梦想或生活的目标感

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理心

幽默感

身体健康

较高的智力、能力和认知能力

性别:女孩往往比男孩更有心理韧性

简单的气质

良好的基因

得天独厚的社会经济地位


社区因素:



支持性的大家庭成员参与

与导师的支持关系

积极的学校经历

安全的社区

密切的社区

社会支持

宗教或信仰团体的一部分

课外活动





03


可行的四种策略


鉴于对这些正面因素的理解,我们可以制定4个具体的策略来帮助我们的孩子建立这种心理。


虽然有些因素无法改变,比如每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或性别,但我们可以积极提供或支持的因素还有很多。



这里有四种已被证实的培养韧性强的孩子的策略。


| 温暖,积极,支持性的养育是最好的方式


建立韧性的一个最常见的因素是,与一个温暖、负责、支持的父母或另一个成年监护人至少有一个亲密、积极的关系。


此外,当父母建立了积极的亲子关系,他们可以灌输许多进一步的保护因素。父母可以通过儿童发展专家所说的权威育儿方式建立牢固的关系。这种育儿方式的特点是高反应和高期望。






权威型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反应热烈,有利于孩子情绪调节的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保护因素。


他们还允许自主,鼓励独立,帮助孩子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这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权威型的育儿方式还能鼓励其他有价值的因素,比如自尊、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相比之下,严厉的爱的养育方式不支持这些保护性因素,也不太可能培养出强大韧性的孩子。



| 教育解决问题和应对技巧


直接教应对技巧可以帮助培养韧性强的孩子。应对机制不仅对应对严重困难有用,而且对处理日常挑战和过渡也有帮助。因此,父母可以将日常的变化或困难时期视为灌输这些技能的机会。


此外,通过学习积极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孩子们可以建立一种自我效能感和控制感,这将帮助他们应对未来的挑战。积极的应对技能包括:



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定现实的计划

积极的重新评估压力情况

志愿服务

定期锻炼课外活动和集体活动



| 努力创造一个健康、稳定的环境


父母也可以通过努力确保他们有一个积极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来帮助他们的孩子变得有韧性。


在任何心理健康或婚姻问题上寻求帮助,寻找让自己更有韧性的方法,为应对策略树立榜样,这些都是父母可以改善我们家庭环境的方法。


与此同时,家长可以参与孩子的教育,并与老师合作,以确保一个积极的学校体验。


最后,他们可以支持他们的孩子发展积极的社交网络,并让他们远离那些施加有害影响的同龄人。



| 不要为小事烦恼


努力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但不要把他们放在温室里。我们无法维持一个完美的家庭或保护的孩子不受任何学校和社会压力的影响。


好消息是我们不需要这样做。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对孩子有害。


事实上,孩子需要压力来培养耐受力。在可控的水平上逐渐暴露在压力下,实际上可以帮助他们制定应对策略,变得有韧性。心理学家称这种压力为正面压力或积极压力,因为它可以促进应对技能的成长。



但有一个关键阶段:在帮助孩子处理压力,并将这些压力转化为培养他们韧性的机会时,成人的支持和帮助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经常听到年轻人克服重重困难或从可怕的经历中恢复过来,然后取得成功一鸣惊人的故事。


可能有人会想,要想在逆境中成功,一定需要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也可能有人会认为,孩子们可以通过玩耍或参与活动来培养这些能力。


但在现实中,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韧性只需要简单而普通的日常联系和支持。


一些学者发现,韧性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东西,而是相当普遍的。她将这种现象称为“平凡的魔力”。



人类的大脑是有可塑性的。这种可塑性在儿童早期是最大的。因此,早期是塑造韧性的最佳时机。我们越早帮助孩子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效果就越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可塑性会降低,但重新塑造大脑仍然是可能的。韧性的健康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终点或目标。


从韧性理论来看,我们知道韧性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波动。一个孩子可能在一个方面遇到困难,而在另一个方面却能很好地适应。孩子在不同时间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韧性。


同时,家长也需要意识到,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都是独特的,他们的韧性表现也会因人而异。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韧性。


家长要传递给孩子的是:困难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智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挑战,都能保持坚强和自信,活出自己的精彩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