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心理咨询为何门可罗雀
时间:2013年04月15日信息来源:新月心理咨询
有专家指出,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会排在全球疾病总负担的**位!一份调查显示的数据也佐证了这点:在青少年中,66.5%的人觉得自己压力很大,觉得完全没有压力的只有0.3%。为此,在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不少城市纷纷开设 “免
费心理咨询”站,然而前来咨询的市民寥寥无几。
是我们讳疾忌医,还是咨询形式和方法不对劲?
精神类疾病与其他疾病不同,往往为人们所忽略、乃至轻视,很少人会想过到医院看医生。因为按照传统观念分析,如果真的要上医院,那就意味着你的脑袋接近不听使唤的地步。人们往往避讳自己患了精神疾病,这种被视为隐私的东西,当然不愿意对一个毫无干系的陌生人说,更何况还要在诸如广场、公园等公众场所诉说。如此一来,“免费心理咨询”也难怪少人问津。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市民不“感冒”心理咨询,还不如说是市民不“感冒”这种倾诉的方式。
心理疾病的治疗,需要一个值得信任的倾诉对象和安静愉悦的倾诉环境,但首先得让需要心理治疗的人懂得去咨询、愿意去咨询。“免费心理咨询”门可罗雀的现象,一方面折射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意识不够,另一方面咨询站不符合心理咨询应有的可亲可近的环境氛围。
一名心理专家说,心理问题越早发现、越容易治疗,如何贴近人们的生活、了解其需求、及时帮助解决问题成为治疗心理疾病的关键所在。其实,我们是知道自己心里不舒服,需要发泄和排解的,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异常的举动,也意识到孩子心里存在某些障碍,但很少向心理咨询诊所投医问路,我们不愿打开心扉与这些心理机构呆板、机械的面孔不无关系。
新月心理咨询服务,是一项切切实实的“民心”工程,如何打造健康的“民心”,从无人问津“免费心理咨询”站点和急剧猛增的精神疾病病发率,我们确实能在此中吸取一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