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心理咨询师对于家暴的心理分析以及干预
发布:潍坊心理咨询| 来源:www.xinyuexinli.cm
受暴者与施暴者的心理各异
受暴者心理状态,绝望、无助、意志“休克”和自卑,甚至出现羞耻感,挫败感;甚至心情抑郁,人际敏感,整天心存恐惧,担惊受怕,自责,怨恨。在不断的躲避和隐忍之后,**后就会出现习得性无助,以暴制暴。再出现问题的时候,选择逃避和容忍,寄希望于把施暴的程度降低。问题就会周而复始、变本加厉的继续出现。冲突的核心如果没有得到根本的化解,依然还是会不停的复制和重演。施暴者从心理上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暂时性的胜利和解决,而受暴者则因为暴力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很多时候也压抑了自我伸张的权利。
而施暴者的心理分析,男人施暴的原因,并不是女人做得不够好,而是社会因素与施暴者心理因素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心理学有一种理论认为,一个人使用暴力是基于四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就是文化、个人历史背景、个人抉择和生理的因素。首先是文化。长期以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形成了男尊女卑、男人至上的文化观念。这种文化观念对男人的性别养成和训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男孩子起,他们就被教导要有权力感与对女人的控制感。
在这种文化的哺育下,男性形成错误的认知图式,在认为个人的权威受到伤害时,在教育女人履行其家庭职责时,是可以使用暴力的。个人成长背景主要是原生家庭对男人性格形成的影响。心理学的依附理论认为,在童年期如果儿童没有与父母亲建立起依附关系,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就会产生焦虑、愤怒、悲伤、冷酷等负面情绪。
男人对**亲密的家人施暴,其深层的原因是不安全的依附特质造成的,他们无法与**爱的人建立起信任关系和亲密关系,无法拥有稳定的情绪与控制策略。如果这个男孩成长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他可能从原生家庭中习得了解决家庭冲突的行为,家庭暴力的模式是会通过代际的传递而传承。关于个人的选择。心理学认为,男人对女人施暴是一种选择。他们选择使用暴力,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得益处。如果暴力的结果使他们控制、左右配偶的愿望得以实现,暴力行为就会继续下去,**终形成家庭互动关系的固有模式。
改变认知,积极赋权
反家暴,**核心的关键在于改变认知 积极赋权。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女性心理上的自我成长,摒弃一些深根蒂固的传统观念上的误区。对家暴的实质、自我、婚姻问题和孩子成长问题的再认识。
对家暴再认识。很多人都有一些被固化的传统观念,其实往往就是家暴的**深层的因素。比如一些男性会存有男权观念,觉得娶来的妻子就如买来的马,任我骑任我打。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理所当然就应该好而丈夫是从属关系,一切都听命于丈夫。另外,还会存在社会性别定型,即男主外女主内,天字出头夫为大。而很多女性往往也会觉得家庭暴力是个人私事,清官难断,家丑不可外扬。什么苦水都忘肚里咽,从来不会找人倾诉,寻求帮助,更谈不上维护自己在家庭关系中应有的权益。
对自己再认识。发生家庭暴力,受暴的女性首先应该意识到不是自己的错。要学会重视自己的内心需求,学会关爱自己。很多受暴的女性在家庭的地位中处于弱势地位或者存在严重的情感依赖。所以当在遭遇家暴时,女性一定要自立、自强,依靠自己,从情感上先独立起来,当遇到的家庭暴力个人无法解决时,需要积极寻求社会的帮助。
对婚姻问题再认识。要意识到婚姻的失败并不代表着做人的失败,婚姻也不会是女人生活的全部,当自己的婚姻真的走到尽头时,不要苟且残存,忍辱违背自己的意愿去维系这种名存实亡的关系。对于已经死亡的婚姻,应勇敢地走出来。
对子女问题再认识。爱孩子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暴力家庭对子女的伤害更深,尽量避免父母的婚姻或者情感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杜绝在孩子面前使用暴力。但同时客观的认识到,倘若两者的关系走到尽头,也要意识到,父辈母辈与孩子的关系处理得当时,单亲家庭的子女也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