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 别 毒 性 亲 密 关 系
01
NPD两性关系中的言行特征
· 病理性的惯性撒谎
· 性瘾症和惯性出轨
· 精神操控术
· 需要伴侣提供持续的关注、认可
· 无法真实共情伴侣的情感需求
· 自恋受损后会出现报复行为
· 无自我反思能力,推责到伴侣身上
要注意的是,NPD符合以上特征,但具备以上特征的未必全部都是NPD,也有可能是极接近NPD的自恋型渣男,二者的主要区别还是要参照NPD的精神病学诊断标准。
02
NPD两性交往的四个常见阶段
据美国心理治疗师 Ramani 统计发现,大多数NPD在婚恋交往中主要有以下4个阶段:
爱的轰炸期
在此阶段,NPD会采用强烈的、密集的示爱手段以获取“血包”(坊间对NPD受害者的称呼)的吸引力。有的NPD会甚至会通过研究和模仿血包的喜好、语言、行为等,让血包产生灵魂伴侣的错觉,但轰炸期总是转瞬即逝的——一旦猎物上钩,NPD便会停止投入,开启下一个阶段。
情感虐待期
NPD需要时刻从外界获取自恋养分。在亲密关系中,NPD的自恋养分便是来自血包的情感输入和情绪输入——此处的情绪输入主要是指血包因NPD的言行而引发的消极情绪反应(例如愤怒、羞耻、沮丧、恐惧、嫉妒等)——这些都是NPD的自恋养分,他们会产生:“看!我对她而言多么重要!离了我她就活不了了!”的自恋满足感。在此阶段,NPD会采用多种精神操控术及服从测验,检测血包的可操控性和适配度。
抛弃期
因为NPD需要源源不断的自恋供养,因而需要同时拥有多个血包为其“供血”。一般而言,NPD会找到一个具备高价值、高共情、易操控,且不会抛弃自己的主血包作为正牌女友或妻子——被抛弃意味着无法接纳瑕疵的他,这会极大地造成NPD的自恋受损。但随着情感虐待的持续,再高价值的血包也会被NPD榨干,变成情绪失控的“低价值”血包。NPD会随时对各血包进行检测和评比,当一个血包无法满足NPD的需求时,便开始寻觅下一个血包。
回吸期
不同于正常两性交往中的分手,在同每一个血包分开时,NPD都会给自己留个门缝。当新血包无法满足自恋供养时,或是旧血包又重新焕发了新生时,NPD便会开启回吸阶段——即从爱的轰炸期开始新一轮的吸血过程。
**婚姻关系中,NPD会将伴侣作为主血包。伴随着一系列的精神操控和情感虐待,NPD会让伴侣逐渐失去离开自己的能力,而NPD则坦然自若地开始自己的血包狩猎游戏。
03
NPD理想血包的五种类型
· 过度共情者
· 过度宽恕者
· 过于乐观者
· 拯救者
· 父母其一是NPD的个体
在NPD眼中,每一个血包都只是自己为所欲为的物件——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去个性化”现象——该概念原指个体在无法目睹受害者惨状的情况下,实施伤害的几率会提高。在毫无同理心的NPD眼中,血包们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属性,因而才会毫无怜悯之心地实施情感和精神虐待。
有人问:“NPD能收获真正的爱吗?”
肯定的回答:不能。
NPD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悖论:本想收获无条件的爱,填补内心缺失的部分,但是控制和伤害只会让人们对其敬而远之。能够一直容忍虐待和伤害的人、敢于说真话劝谏的人,是可以为NPD付出无条件爱的真心人。可惜这些人在NPD眼中却变成了“低价值”的、不服从自己的奴隶,配不上完美的自己。
如此这般筛选,最后能留在NPD身边的只可能是三种:一是他们看不上的“低价值”的、无法脱离他们掌控的人;二是深谙他们弱点,同样采用“萝卜+大棒”战术,各取所需的利益获得者;三是泛泛之交,只会看到NPD精心包装过的虚假自我。
作为空心人的NPD只能运用如电脑程序般呆板的套路获得短暂的、畸形的自恋满足感,却无法体会到真正的爱——这一死循环成为禁锢自己的牢笼。
如何逃离NPD的魔爪?
如果受害者有足够的能力实现主动逃离,请头也不回地离开。
如果受害者尚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做到主动逃离,但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徐图之。
如果受害者是焦虑型依恋者,难以主动离开,会因为承受不住依恋丧失的恐惧而主动回到NPD身边——如若发生此类情况,不要过分苛责自己,但要觉察到“为什么自己会有逃离的冲动”。可采取的下策是“自杀式”逃离法——通过故意做出NPD厌恶的行为而让NPD主动放弃你。这样做,个体事后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被抛弃羞耻感和恐惧感,但这种方式确实能帮助焦虑依恋者脱离NPD的掌控。
如果暂时无法脱离NPD,可参考囚徒困境的最佳解决方案:宽恕的以牙还牙——停止一切无条件的合作和服从行为,仅根据对方前一次对待你的行为,复制黏贴还给对方即可。但同时,如有条件,尽可能保持一定的物理距离,以确保你的情绪是平和的,思维是清晰的,不会被对方扰乱。
**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幻想NPD会改正,因为他们不具备反思能力,只会把错误归于他人。可以怜悯NPD,但不要想着拯救NPD,拯救自己即可。
创伤经历者如何分辨NPD?
分辨NPD,理论上容易,真实相处中较难,尤其面对NPD初期的轰炸期。
对于成长过程中曾遭遇过精神操控的个体,以及养育者本身就是NPD的个体,可能会因为对缺失的爱的渴求而被NPD的爱轰炸迷惑,勾起内心的强烈渴求。接着,当进入精神操控阶段,创伤个体又会因为大脑潜意识中残存的早年被养育者操控过的痕迹,而无意识地产生某种异样的熟悉感——是的,我们的大脑潜意识是原始而本能的,它会倾向于让我们选择熟悉的环境、模式、互动关系等,但熟悉的并不意味着安全的、正确的,也有可能是痛苦的、危险的。
硬币的另一面是:许多创伤者回顾自己的人际关系时不难发现:自己原来曾遭遇过许多个NPD——当太多偶然出现时,极可能隐藏着必然的规律——创伤者的早年经历导致他们易形成过度敏感、过度共情、过度宽恕的,甚至是讨好型人格——这些特质让NPD像鲨鱼闻到血一样聚集过来。经历过一个又一个的NPD,如果创伤者有能力进行积极的自我觉察和反思,就可以锻炼出更敏锐的直觉力和觉察力,即便无法用逻辑清晰地判断操控行为,也可以敏锐地察觉到不对劲,便有助于创伤者做出逃离的防御决策。因此,创伤个体一定要警惕轰炸期过后的操控虐待期,留意自己的身心感觉(例如,在关系中是否经常出现反常的情绪反应、认知的模糊、自我的怀疑等其他关系中少有的现象)。
**作为创伤个体,彻底摆脱NPD群体的一个必要过程是:需要同最初的操控者(譬如NPD养育者)进行割裂——可以是关系割裂,或是阻断操控(即前述的“宽恕的以牙还牙”)。只有如此,创伤者才能真正跳出操控的牢笼,清晰地意识到他人的操控行为。
**岛主还想强调一下:许多人的行为特征和表现或许不完全符合NPD的特征,但会具备其中多项,那这部分群体或许不能完全称其为自恋型人格障碍,但也应当被归为最接近NPD的自恋类型,同样需要高度警惕。与这部分群体的相处建议,同上面一致,此处不赘。
04
NPD受害者的自我疗愈
· 了解NPD相关知识,恢复清醒的头脑
· 不过度关注和讨论NPD,以防出现情绪闪回
· 不关注NPD的任何动态
· 全网拉黑NPD,阻断被回吸的可能
· 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 用哀悼消减内心的伤痛(点此参考作法)
· 通过日记反思过程,记录疗愈过程
· 重建个人边界(点此参考作法)
· 重新恢复情绪状态(点此参考作法)
· 了解自己的依恋类型
· 保持积极的信念:凡事皆利于我
· 允许一切发生,坦然面对下一个出现在生命中的NPD。第一次掉进坑里,花了两年时间逃脱;第二次再掉进这个坑,花了三个月逃脱;第三次会想一想,绕开这坑;第四次会换条道走——如此成长而已
· 向左走,向右走。当你无意识又想重复之前熟悉的作法——向左走时,一定要在脑中提醒自己:这次试试向右走。
**目前网络上有各种各样打着“NPD幸存者疗愈”旗号的治疗团体或个人,大家需要仔细甄别,尤其在自己状态不好的时候。请务必留意“必须”“只能”这类绝对性表述(譬如,“只能通过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或团体治疗治愈”)。靠外界的辅助是可以的、需要的,但真正的、彻底的疗愈必须经过积极的自我疗愈。——请耐心寻找抱持这种治疗理念的治疗师和咨询师。
关于自恋型的分享到此结束,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朋友。